最近,一项号称“史上最严整治校外培训”的通知,对家长和培训机构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委向社会发布:将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超前“应试”培训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学术活动。
规定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面整改,全国各地的整顿方法都在相继出台。
几乎与此同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也写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于是,很多学术活动都不约而同地停办了……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华杯赛”)确定暂缓举办,培训机构主办的各种数学“杯赛”也都被紧急叫停。
甚至,连一些长期进行教育培训的机构的家长对接微信群,都连夜“换了马甲”——要么改名,要么删除含有“学术活动”元素等敏感词。
显然,“因材施教”对于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来说,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空中楼阁”的想法,且不说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功利性”的现实问题,单单是基于升学前提的背景,就让很多人对高考产生了误解,认为这是一次基于统一标准的教育资源再分配,
而一旦错过了率先入场的时机,势必会影响下一代的社会地位、经济财富等方方面面。
一直以来,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可能都有一个想法,所谓教育公平、或者说是“教育平均”远比教育本身更加重要。
即使孩子所学的东西和自身不匹配,或者根本没多大意义,但只要大家都能学一样的东西,都按同一个标准考试、按同一标准阅卷,那么他们便想当然地认为达成了一个所谓的“理想状态”。
大家关注的是教育带来的资源二次分配,比如“孩子能上什么学校”、“能找到什么工作”,而并非带给孩子们的整体素养和能力直接效果。
至于孩子到底学了什么、孩子是否适合或者孩子未来是否需要……诸如此类的命题,就显得并不符合家长们的预期了。
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传某些道授某些业”,对于这些道和业纵向地越挖越深,却忽视了其他的东西。
教育更要帮助孩子完成综合能力的提升、引导他们自我发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是达成事业上的帮助。
基于教育本身的目的,孩子们应该在打下一定的基础后,按照自身的特点,在擅长的领域继续发展。
与其“贪大求全”,不如实现“学有所长”——对感兴趣的领域精深研究,喜欢音乐的去学音乐,喜欢体育的学体育,喜欢数学的、只要能够接受,提前学习相应的知识自然无妨。
教育从来不是几张奖状、证书、文凭所能概括和代表的,而各项学术活动更不应该成为升学的砝码,比如奥数,本身就是给少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和天赋的孩子参加的,在变成“全民运动”后,如此严谨而神奇的思维开发方式,却变成了禁锢孩子成长的童年枷锁,不得不令人感到悲哀。
接下来,这种较为“片面”的教育方式将变得越来越立体,孩子们会接受更具有社会价值、应用价值和综合能力提升价值的知识输入,并通过实践进行有效的锻炼。
比如,目前最大的时代趋势是,软件正在吞噬着这个世界,在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他们可能早已穿上了智能穿戴设备、使用AI锁门、使用机器人送货、清洁房间、DIY独有的数码设备、生活在虚拟现实当中、乘坐拥有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针对STEAM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大力推广,对于传统的学术活动开始进行规范化限制,显然是在进一步引导教育领域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接触到前瞻性、先进性的科技成果,进一步与世界无缝衔接。
腾讯CEO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发出了这样的提案——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网易CEO丁磊也做过类似的陈述(网易CEO:我国应重视STEAM教育在中小学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马化腾还建议设立“青少年科学发展”专项基金,培养一大批懂科学、爱科学、教科学的专业科学教育者,以及了解网络、了解儿童的专业人士,提升科学教育与网络素养培养水平;同时加强科研机构、儿童网络教育研究机构与基础教育体系互动,
像美国和欧洲等国一样,推动互联网素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
与此同时,马化腾认为在科学教育下成长的人才,创新是最重要的能力,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
他建议要将新兴科技与创新教学方式相结合,将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影视、游戏等文化形态融合,鼓励探索跨学科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举办科技创意大赛、网络编程大赛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进一步开拓STEAM教育的可能性和成果。
“就像我们当年学好英语一样,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孩子以后肯定要接触编程这类新知识。
” 一位来自北京的家长,最近刚给女儿报名了少儿编程体验课。
尽管很多家长听了“编程”二字就自然而然地将其等同于超前教育,甚至是困难学科,但少儿编程的教学方式则是一种全面的革新,无论在线课程、线下机器人互动或者种种有趣且容易上手的形式,都是为了让这门学科能更高效地传达计算机思维的基础。
让孩子们学习少儿编程也并不是编程教育的最终目的。
计算机、程序、机器人……都只是工具,它们是孩子们开发自我的好伙伴,也是他们通向未来的桥梁。
通过少儿编程教育,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成为“技术大牛”自然是一条路,但这门学科更关注的其实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如何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
简言之,少儿编程不仅仅是编程,也是一把帮助适合的孩子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