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八月已至,暑期过半。成都的粑粑麻麻,你们还好吗?熊孩子的作业做完了吗?辅导班跟上了吗?暑假对孩子来说是放飞自我的时候,但是对于天下爸妈来说却是焦虑集中爆发的时候。“河东狮吼”算是家常便饭了,忍耐极限每一天都刷出新高,眼看着“洪荒之力”按捺不住了,转念一想:亲生的,莫法莫法。现在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赢在起跑线”这样的观点已经不算什么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时兴“赢在子宫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带来这重重的升学压力。很多家长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只有挤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孩子才有“成龙成凤”的希望? 答案肯定不是的。于是乎,各路家长开始排除外界攀比带来的焦虑,另辟蹊径。有的自己鸡娃,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自己孩子郑亚琪的教育方法,启发了不少的家长。当然,这类家长不多。更多的家长心态是:既然“独木桥”难挤,索性不挤了。换种教育方式就好了嘛。于是上“国际学校,出国留学”,成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首选项。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国际学校采用的是更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体制。要想将国际教育的核心优势深入根植到孩子的人生当中,最好的办法便是从小开始学。
于是很多家长(尤其是明星)从幼稚园开始,为择一所好的国际学校做足了准备。
比如常年霸占热搜的黄多多。比如李湘的女儿,从小读国际学校,现在已经能够接受全英文采访了。
可毕竟一年十几万、20几万的学费真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因此,更多的家长做出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小学初中先打好学科基础,高中以后上两年国际课程,毕业后申请外国大学。从体制教育系统跳入国际教育体系,这其中的转折,不只是课程的变化那么简单,更重要是,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思维的转变。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了解清楚,孩子选择的是哪种国际课程。当前国内的多数国际学校,都会开设的有三种课程:A-Level, AP, 以及IB课程。
当然,区域不同,课程也不一样。成都的国际学校/国际班里,IB课程暂时不多。
课程体系更丰富
一般的国际课程都是给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学科选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选择。
教学方式更灵活
国际课程从课程本身来说,是为大学学习做好学科与学习素养上的准备。上大学,大家都知道,有些人是四年摸鱼,踩线毕业,有些人是社团的“红人”、老师的“宠儿”,不仅社会实践丰富,而且成绩优异。产生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力,即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所以,国际课程培养的核心就在此,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读国际课程,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双语教学,但是对学生的语言,尤其是英语的要求,比公立学校更高。特别是选择读IB课程的孩子。三门核心课程,有两门要求论文写作。这无疑对孩子的英文阅读与书写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如果孩子的语言水平够高(能看懂外研社出版的初级英文读物、能用英语简单交流),那么,进入国际学校学习会更有优势,压力相对小些。
但是如果孩子的语言水平不是特别好,建议家长可以在暑假期间,多让孩子听听英文读物,多看看英文故事书,提前进入语言学习的状态。
根据上述国际课程的特征,我们知道,国际课程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而能够独立思考,是独立研究的先决条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可以从两点着手:
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可以从生活的各中小事情着手,比如对周边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鼓励他们自己去查阅,印证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在找到思考的乐趣
培养阅读科普/学术类文章。
阅读不仅要读故事,更重要的是读那些学术性的读物。因为进入国际课程学习之后,会发现,很多时候会接触到大量的论文、科技说明文等等。因此,获取分析这类文章的能力,对孩子很有帮助。
经历过择校的家长肯定都知道,国际学校一般都是自主招生。比较优秀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比如成都石室中学国际部、成都七中林荫国际部都要求学生的入门成绩在会考重点线以上30左右。这从侧面说明,好的国际学校一定会注重孩子的学科基础。可以说扎实的学科基础是开始一切自主学习的基石。
暑假期间,如果孩子的学科基础并不十分优秀,建议家长一定督促孩子多多复习之前的知识点,提前做好入学准备。
提前感受国际学校的授课氛围
提前感受国际学校的授课氛围,可以说是最高效的入学准备了。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老师的教学方式、洞悉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孩子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做针对性的准备。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