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选择国际学校怎么入手?
选择国际学校要看重哪些条件?
国际学校的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
......
对于很多正在择校的家长而言,很多问题他们其实最想知道“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因为和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不同,家长们天然是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学校的。也正因为如此,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对于择校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特意请来几位风采奕奕的家长,她们用生动的话语、真实的例子,来为择校家长解答最关心的问题。
0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为孩子择校的?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产生了择校的想法?
A: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希望他走国际化教育的路,因为我们自己都是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感觉传统教育太过看重知识的学习,对综合素质、人文情怀的培养会有欠缺。
一直到五年级的时候,北京海淀凯文正式成立,当时第一个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在海淀,第二个它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和我们自己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价值观非常一致。所以在孩子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北京海淀凯文进入了他的六年级,也就是初中的第一年。丁小枫:孩子六年级的时候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他到那儿上学的状况和后来回来以后的状况差异特别大,因为他当时回来以后马上是小升初,当时我感觉小升初暑假他应该可以放松一下,但实际上小升初以后还没有开学,初中学校的各种作业就来了,给他压得的感觉透不过气来,感觉中美的教育差异很大,就埋下了择校的种子。
我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在外面上过任何的补习班,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之中,他因为上一个重点的中学,他们所有的同学都在外头补习,然后我儿子在学校里头就觉着力不从心,老师在课上已经不会再讲最基础的知识了!这样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感觉是跟国外差异特别大,所以后来我们就准备上国际学校。
B:我们家选择国际学校是从一开始就非常的坚定,所以从幼儿园起上的就是一个国际双语幼儿园,所以我们的择校其实是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没有任何的犹豫选择了一个国际幼儿园,因为我们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小学学业这一块,不值得为了在小学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一个所谓以夯实基础为目标的一个学校去,我觉得对于小学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就是学会怎么做人,让孩子在早期的时候把一些好的行为举止学会。
后来从原来的双语学校选择了现在的英式学校,是因为原来的双语学校完全是美式的,其实我觉得非常好,对于小学生而言身心非常健康,因为没有孩子之间的比较,所以说孩子是自己跟自己比,心态非常的平和,三观很正。后来慢慢的再大一点,我发觉完全凭孩子的资质也会有一点问题,因为教育不仅仅要依靠学校还要依靠家庭,如果学校完全给了孩子全然的自由,有可能这个课堂纪律会很糟糕。
第二次的择校是我女儿自己提出来的,我们当时在澳洲上了一段短期的学校,自己回来要求转学,其实我觉得她原来学校还蛮好,但是既然她提出这个要求我就开始选择学校,而且我当时就在想,既然你喜欢好的行为规范,那就选择一个英式学校,英式学校的行为规范,可能比我们传统学校要求还要严格,包括一些就是自己的行为管理,还有分层教学。
C: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是从上了公立幼儿园三个月,上完以后就觉得还是给孩子走国际思想,因为公立学校给我的感觉是孩子要求的行为和我们家长对孩子要求有一点点区别,因为公立校要求孩子行为比较僵化,因为孩子多老师少,所以他不需要你有特别多的个性,只要有共性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家长希望在共性合理基础上,还是有给自己孩子体现一些个性化的空间,个性化的教育。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上了国际学校一直到现在,在国际学校孩子在合理共性的基础上,得到了自己空间的最大发展。
择校时看重学校的哪些优势和哪些劣势?
D:北京海淀凯文中学部的毕业典礼,我当时坐在台下的时候,看到整台的典礼,几度热泪盈眶。因为我孩子去那三年,这一台毕业典礼给我呈现的是——很多孩子是主角,他们来策划、执行、主持,他们是主角。我再回想起三年前在择校的时候,因为第一点是在海淀,这个地点非常重要。第二点我非常看重价值观,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希望我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要把中国文化学扎实,要打好中国根基,但是不妨碍具有国际的视野和思维。北京海淀在成立之初,具有一个家国情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一所国际学校,这个是和我们家庭的价值观非常的契合。第三因为它是一所新学校,只能看它的潜质。因为它是由清华附中来管理,还有一些有经验的外方的校长,所以当时我觉得这个潜质是有的。
E:因为我自己是北京户口也是海淀的学籍,所以在择校的时候这些根本没有纳入到我的考虑因素,但是后来在跟很多家长接触,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你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学籍,未来有的人去合适,但有的可能读了一段时间会发现未必合适,那这个时候自己要怎么样去转换,所以我自己觉得各位家长在考虑的时候户口学籍以及这个学校或这个学区的招生政策其实也是一个蛮关键的事情。
我考察学校,一个是参加展会,一个是自己去学校里头让老师陪着我走一遍,这样比较细致,直接可以看到宿舍,食堂是什么样子的,最终选择离开公立的系统。虽然我的孩子上的是清华附中的国际部,但它不属于公立系统,属于有外方校长,所有的老师全是国外的老师。
F:我当时选择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小学阶段,我的观点肯定是觉得身心健康,还有就是地点离家近非常的重要。因为让孩子把很多时间花在路上,就没有时间锻炼运动,在小学可能更重要的身心健康,得给他留出时间来玩来学习来运动,所以这是我第一个考虑的问题。
到了中学就开始考虑孩子自己的自治,就是自己来管理自己。在中学考虑的问题就会更加多一些,就包括很现实的考虑,像户口、学区,包括朝阳区的整个政策也在不停的变化,以前私立学校是不管户口和学籍的,现在开始强制性的管,这个可能也是各位家长在一开始择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国际学校的学习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哪些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些事情?
A:快乐教学不是不教学,孩子学有所成,在学习中吸取了养分是很快乐的。我女儿今年是八年级,平均的睡觉时间基本上在凌晨一点。这既包括对学业的学习,同时因为她是学生会的部长,为学校做大量的工作,同时她又是戏剧社的成员,合唱团的成员,手工社的成员,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是在这个学的过程中没有说很烦,它其实是有内驱力的。我觉得建立内驱力对孩子是特别重要的。第二点我觉得在国际化的学校里面,孩子一定是主体,在公立学校相当于画了一个跑道一样,大家就按部就班的在上面走,但是国际学校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明星,每个人特点不一样,我们一定得承认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即使是一个亲妈所生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个性不同,我觉得国际学校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点也是在凯文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同时公立学校的老师和国际学校老师,或者说也许不是在老师的问题上,是在体系和理念上。因为我女儿跟我说,她说妈妈,我遇到的很多老师都像我的灵魂导师。它这个理念是什么?就是在这个国际学校里面很多外教老师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他会做更多层次的交流,比如他们有的外教老师,自己曾经做过企业家,或者他是一个歌唱家,或者说他游历了世界,有很多的阅历,他在跟孩子传授知识之外,更多的是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孩子去做启迪,带给孩子们思考,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我在这三年感受特别深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快乐教育简简单单理解成不学习就快乐,其实不是的,而是在这里学的有价值,学的有收获,学的有自信。
B:我儿子有一个月的时间做一个研究,我问他他们的学术规范是什么,他说他们是不许到百度上搜的,是严格禁止的,如果有这个情况被老师发现学术上就有污点,接下来很长时间都要课后在学校完成作业才能回家,然后要通知家长,这对他们来说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情。第二就是他们在选择比如文献引用,只能引用一手二手文献,二手以上的是不可以引用的。他那个做的特别好,这是他在学术上我觉得做的让我很满意。他的自主能力提高的很快,都不用我们再去操心了。
C:我们因为从头到尾都是国际学校,我观察旁边的同学一般花很长的时间在一个是社会活动,一个是体育运动,我觉得现在公立校在搞奥数,国际校在搞游泳,孩子们每天都在游泳,它强身健体,这是两个体系不一样的特征,孩子们都很充实。一旦想进入某一种选拔体系,希望自己在这个选拔体系当中慢慢的脱颖而出,就不可避免的要进入一个竞争,被别人选拔就要让自己变得优秀,这个优秀不仅仅是迎合外界的需要,对于个人而言,不仅是孩子,包括成人,其实最快乐的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我要的那个目标,这个给孩子的自信和内驱力其实是最重要的!另外在国际学校,语言关一定要过,有的孩子在国际学校觉得很不舒服,主要是语言的问题。如果说孩子有内驱力学习是不用担心的,唯一能给它的助力就是一定要过语言关。其实语言关一旦过了之后,孩子的心智是成长得非常快的。
D:因为我们孩子还小,二年级,内驱力在他们这个年纪是怎么调动起来,实际是靠老师才能调动起兴趣来,如果老师教学死板或者是教学僵化的话,孩子是没有动力去学习的。我觉得把动力就是被动化成主动,这是孩子们学习的最重要一点。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