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多方合力,根基牢固
上完5-6年(一般是5年,某些学校学制6年)的职业型中学后,学生升入真正的职业学校(相当中国的专科),也正是这个时候,学生正式开始接受为期2-3.5年的双轨制教育。根据不同的职业,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操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德国“双轨制教育”由德国联邦及各州政府亲自操刀,确保各大政策落实;由位居市场第一线的各大企业把脉行情,确保培养出对口劳动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由职业学校筛选师资,保证向学生提供紧跟时代、系统化的理论教育。简而言之,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由政府、学校及企业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系统。
说到这,插一嘴关于学费的事。对职业学校而言,州政府会提供财政支持;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免费教学;除此之外,企业与学生签订教育合同,支付学生生活津贴。
别人学不会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并不奇怪,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德国“双轨制教育”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学徒制”。彼时,学徒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作坊中拜师学艺,师傅在传授徒弟手艺的同时,教授其理论知识,当然那个时候的理论知识不像今天这样科学、系统。
后来,“学徒制”不断演进并得到完善。到近代,也就是1938年,德国颁布《帝国义务教育法》,正式将学生接受的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到此,“双轨制教育”模式得以初步确立。1969年,德国又在《职业教育法》中确定了“双轨制教育”的法律地位。之后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更进一步促进了“双轨制教育”成为体系完备、组织紧密、流程严谨的教育模式。
3 别国学不来
尽管有不少国家借鉴这一模式,但大部分都因招生难、就业难、教学质量低等问题,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小德君不禁想问: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在德国210万家企业中,有43万家开展职业教育,占比20%。这些企业平均每年要在每位学员身上花1.8万欧元,其中61%为生活津贴。
在德国所有的中学毕业生中,每年有52.4%的毕业生选择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而这类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高达95%,未接受双轨制教育的学生,其就业率只有80%。就这样,双轨制教育既保障了德国的就业,又为德国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生力量。
没有尊重,何来体面?你上专科、念技校,毕业后拿专科文凭,等到求职应聘,你可能连门槛都迈不过。
别人学不来德国“双轨制教育”的原因除了这些,还有包括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原因。德国政府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以确保各类政策和要求有效落实。
从德国的“双轨制教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培育大国工匠、传承工匠精神并不是一句口号,它不仅需要树立正确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