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几个闺蜜的孩子都比暖暖小一点点,4、5岁的阶段,现在正是纠结如何择校的问题。每年3、4月份都是各种国际教育展特别热闹的时候,她们约着看展的热情高涨,淹没在各种的学校展台中,看花了眼。
我之前写过《上完十几万的国际幼儿园,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国际学校》,这其中有我对公立小学和国际学校之间如何取舍的一些考虑。其实,我当初也是考察了很多学校,甚至带着暖暖参加过一些国际学校的面试。
闺蜜们和后台的一些妈妈问我,那么贵的国际学校,难道不是交钱就可以了么,还要搞那么复杂的面试,面试会考孩子什么呢?
大家真的不能把国际学校的费用和孩子入校的难易程度挂钩,大多数国际学校,不仅要面试小朋友,还要面试家长,甚至是要求与家长进行纯英文面谈。
根据我自己做过的功课,今天我跟妈妈们分享一下,那些看起来神秘又高贵的国际学校的面试到底有些什么内容。
在介绍国际学校的面试内容之前,我要纠正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错误观念。
1)“就算给我们捐一座图书馆,孩子也不一定能入学 ”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上百所国际学校中,有一些只能招收外籍学生,这些学校不仅要求孩子是外籍,甚至有的要求家长也是外籍,或者至少有一名家长是外籍,所以根据我家的情况,这样的学校我没有亲自去考察,它们的教学质量还是有口皆碑的,只是对于国籍的硬性规定非常严格。
还有很多公立学校都设有国际部,因为这一类学校比较大的比例是从初中、高中招收学生,所以跟暖暖当时的需求有差距,我也没有进行太深入的探究。
我去考察过鼎石、哈罗、乐成这些国际学校中特别著名的第一梯队,还有海嘉、世青这样建立的年头比较长的老牌国际学校,他们不仅有很多优秀的老师,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校舍的硬件设施也都很不错,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国际标准的游泳池、还有科学实验室、艺术中心基本都是标配,都有国际认证的学习体系,孩子在学业上基本也能和国外无缝链接。
我们对这样的学校都有一个概念,就是贵。的确如此,这些学校从小学开始,学费就在20-25万左右,其中在家长们心中排名第一的鼎石,据我了解,学费不包括各种活动的费用,再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杂费,一个孩子一年的开销大概在40-60万,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是不是这些学校就是为有钱人开办的,只要有钱,孩子就能入校?
绝对不是。
每一所国际学校都有自己的录取标准,这些学校的面试非常严肃,也非常严格,绝不是走过场。
小学入学申请就要先填写非常详细的报名表,最好还有之前的幼儿园老师或园长的推荐信,才会有被通知面试的可能。
在申请表上,有可能需要填写家长的职业和收入,但是这绝对不是学校用来评估申请者是否能进入面试的先决条件。
我有个好朋友,跟暖暖同一年入学,但是他儿子生日比较晚,是8月底出生的,再加上小男孩语言发育慢一点,所以他总是认为他儿子话都说不清楚,如果面试一定会失败。于是他提前到了那所被认为非富即贵的国际学校,提出要为学校捐赠一个图书馆,校长很礼貌地接待了他,并且很明确地告诉他:“对于无偿捐赠的行为,学校非常欢迎,也很感激。但是,这不能作为孩子入学的条件,如果家长以此作为交换,学校不能接受。”校长还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建议这位心急的爸爸按照正常的报名流程进行面试准备,并且希望他能相信自己的孩子。
这位爸爸虽然提前为孩子铺路的办法没有成功,但他非常佩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原则。
所以准备选择国际学校的妈妈们,首先要有足够的教育资金储备,确保这个金额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要知道,钱真的不是万能的。有很多国际学校对学生的穿着、饰品、电子产品、以及携带现金都有很严格的限制,大家对国际学校都是贵族间的攀比印象,一定是片面的。
2)不想孩子受苦,所以才去国际学校享受“快乐教育”?
很多家长误认为,在国际学校孩子的学习更轻松,没有写不完的试卷和习题,没有背诵不完的课文,没有各种考试,而且国际学校的生活十分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节日派对,假期时间长、冬夏令营、海外游学,比起公立学校的埋头苦读和题海战术,国际学校就是“快乐教育”。
在北京的国际学校有IB、AP和A-level等直接与国际衔接的体系(后台回复关键词“国际学校”,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详细的关于国际学校教学体系的解释),学生要申请国外的学校,一样要准备论文,还要完成大量课外活动的项目,应对高难度的考试,学生一样忙到飞起,压力非常大,比如,45分满分的IB课程要考到38分以上,才有可能申请名校,但是一年中全球只有100人左右接近满分。
也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才上国际学校,这个想法就更狭隘了,国际学校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并不是“备胎”。近些年来,好的国际学校已经跟很多重点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一致了,而且办学成果优异的国际学校更是一位难求。
上国际学校,也有很多孩子的目标是申请海外高校,那么孩子们在迈入国际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将面对各种考试——托福、雅思、SAT/ACT、AP等等(不同课程体系,考试也不一样)。除了“大考”,还有各类小测验、小考试,这些平时的成绩也是申请海外高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国际学校孩子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并不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将就”、“退而求其次”的去处。
3)“如果只是为了以后上名校,我不建议你读国际学校”
我去国际学校开放日参观的时候,一位校长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在场的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只是为了进入海外著名高校而来国际学校,我并不建议这样。根据历年来的数据,在北京的公立学校申请到Top海外高校的学生数量是国际学校的学生的好几倍,各位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来国际学校学习,首要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考学’这件事,而您整个家庭是不是认可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你想让孩子的学习生涯有怎样的经历,才是最重要的。”
我深以为然。
国际学校是通往海外高校的一条道路,但是绝不能说它是一条捷径。上国际学校能够让孩子在国内完成一个过渡,从学习初期就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利用国际学校的语言环境和外教优势,获得母语之外的语言能力。尤其是有很多的学校是全球化的课程,在国内国际学校上完之后,孩子出国可以顺势衔接、无缝衔接,所以这都是国际学校的优势。
但是,想要孩子选择自己向往的人生,并且能成功,我们所选择的任何一条道路都有可能充满挑战与挫折,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拼搏,不断努力。国际学校并不是保险箱,申请名校的过程一样非常辛苦。
如果我们有了正确的心态和现实的目标,那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国际学校的入学面试就不是个特别难的问题。
大多数国际学校对于大一些的学生,入学考试一般会包括:英语和数学笔试、英语面试、家长面谈等等。
但是现在很多国际学校都开办了幼儿园班、学前班,甚至还有2-3岁小宝宝的托班,这一部分学龄前的班级大多可以直接升入国际学校的小学部,其实越小龄的班孩子的入学考试会相对容易一些。
每个国际学校的面试侧重都会不一样,基本在面试的过程中,中教和外教都会到场。
我所经历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面试的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
1) “我知道我是谁”
首先孩子需要会自我介绍,如果能流利地说一点英文自我介绍,那就更好了。说的过程是灵活地表达,不是像背书,不仅介绍自己,最好还要会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整个家庭,或者自己有什么爱好,有什么旅行的经历,有什么喜欢的书,不需要很难的句子和很标准的语法、单词,只要落落大方就可以了。对于小孩子,实在没有语言基础也没有关系,老师关键是看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程度。
2) “她一直在哭,却被录取了”
其实很多国际学校的面试,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上一堂课,或者做一些活动,这时候是需要家长回避的。这节课第一是考察孩子的沟通能力,要看他跟其他孩子是不是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第二就是孩子跟老师的互动能力,他是否可以能认真地听老师讲,是不是能听得懂,并且给老师一些积极的回应,无论是画画还是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不是要孩子“擅长”做什么,他的沟通和表达更被看重的。
第三是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孩子的行为举止和习惯,一个孩子即使是再聪明、再漂亮,如果他的行为举止很粗鲁,礼貌习惯不够好的话,不被招收的可能性也很大。
我曾经听国际学校的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面试过程中,有个孩子很安静,在模拟课堂上一动不动,老师说什么,他也能照着做什么,可是老师希望举一反三的时候,他就目光很茫然,整节课都不回应老师的问题,只是听指令。另一个小朋友在这一个小时的课堂上一直在哭,但是她能告诉老师她为什么哭,她说她想念妈妈,她在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适应,这个答案给了老师很多惊喜。最后,通过面试的竟然是这个一直哭的小女孩。
所以,国际学校的面试并不是选择什么都会的孩子,这不是考试,目的也不是要把孩子考倒,总的来说,还是要看孩子的综合能力和品行端倪。
有的国际学校在一年级入学考试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笔试,比如简单的数学题,这个不是硬性的要求。
3) “面谈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
国际学校安排家长面试,大多数学校是以中文为主的,不会为难家长,也有对家长英文有要求的面谈,比如哈罗,其实也就是有简单的英文沟通能力就好,不会很难。
在家长面谈的过程中,负责招生的老师一般会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教育理念,还会提出一些问题,问家长有什么育儿的哲学和心得,为什么会为孩子选择这家学校。
有些问题是非常细节化的,比如说作为家长你最喜欢看的是哪一些书,为什么会对这一类书青睐,你会不会跟孩子一起来阅读;再比如说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起冲突的时候,你会如何去处理;还有类似会问到你跟孩子是如何去度周末的。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考察家长整体的教育理念是否跟学校的教育理念相矛盾,如果偏差太大,学校也可能不予录取。所以我们在跟学校面谈的时候,只要真实地讲述家庭的情况就好了,这其实也是双向选择,我们只有跟学校的教育理念互相认可,才能为孩子选到最适合他的学校。
所以,妈妈们不论怎样,都不必太盲目,选学校也不必这山看着那山高,给孩子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