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努力学习西方,包括教育方面的学习。废科举,办学堂,普及教育。20年代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主要学习美国。除确立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全国统一学制外,在中学里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现在的西方一样,当年办的是综合中学,兼顾升学与就业,开设大量选修课,而且实行学分制。
这样实行了十年,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弹。学生读书没有规矩,自由散漫,基础知识不扎实,为高校输送的人才不合格。在一片反对声中,1931年起国民政府对中等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将综合中学改为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教育,“三足鼎立”。同时取消学分制,改为班级制。
也就是说,中国这个学生学习西方老师,但发现了问题与弊端,早就作了相应的改变;而老师一直延用老办法,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
既然北美综合中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为大学输送学生只是其任务之一,而且不可能放在第一位,那么中学课程设置必然服务于这一目标,从而体现出以下特点:
课程种类多。除必修课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例如绘画、打字,烹饪、木工之类。而且同一门课分为多个档次,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如数学,有升学类、应用类, 还有简易类。不同学校根据师资与教学条件开课,自由度大,差别也大。
开设职业预备课,而且必修,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各种行业与工作岗位。毕业标准还规定,学生必须做满义务或有薪酬的数十小时工作,否则不得毕业。
数学深度与难度与国内相比很低,这一点华裔家长都有察觉。非但如此,为了非升学类学生能够通过,还一降再降。数学只开设一门课程,代数,三角,几何等内容不分科。各分支内容每级若干,穿插进行,循次递进。国内中学的很多数学内容未能涉及。
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哪一年级开始分科?中国大陆初中即分科。每一科学习四、五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奠定基础。加拿大卑诗省则直到十年级设的都是‘科学’课。两者听起来似乎相当,科学课中亦包含理化内容,实则大相径庭。理化课的目的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而科学课的目的是科学普及。师资也不同,理化课配备专业师资,而科学课包罗万象。教师通常对各科只有粗浅了解,教学水平可想而知。
加国中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迟至十一级才从科学课中分离出來,只读两年,而且已错过了学生智力开发的黃金年龄。以物理为例,十一级物理包括力、热、声、光、核子物理、相对论等各个分支。而学生是在连匀速运动都不清楚的状况下开始学习的。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将进度赶完已属不易,妄论奠定学业基础。中学里选修物理课的学生少之又少,多数学生恐惧物理科目,原因即在此。这样的设置,显而易见,是兼顾就业与升学两类学生的结果,但实际上适合前一类学生,对后者不利。
就教学内容而言,西方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这无疑更适合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很多教材编写得相当好,值得借鉴。
2、教学方法
再来看一看教学方式。首先,北美教学方式非常多样化,确有其优势。除课堂讲授之外,另一种形式是课题研究或设计。课题研究往往选择敏感题目,如同性恋、堕胎等等。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综合比较各种不同意见,并阐述个人的看法,写出专题论述。有的课题是机械设计之类的,三、四个学生一组,分工合作。学生自己找材料,动手做出像模像样、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这样引路式的教学,探索式的学习,美加从小学就开始了。而国内不但一般中学没有,连大学本科也不多。
另外,这里的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课实验很多,学生能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有血有肉的知识。而国内传授的知识过于抽象,空洞,过于理论化。这里还经常组织外出活动、参观之类,形式新鲜活泼。
国内教学方式则比较单一,几乎统统为课堂授课,辅以家庭作业和考试。近年来强调素质教育,向国外学习,情况有了些变化。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路还很长。另外,仅就课堂教学而言,国内的满堂灌,填鸭式,也是严重问题。如何遵从认识论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式地学习,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他做法,如课后重复枯燥的家庭作业;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高中教学舍本求末,用一整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高考复习;如教师将精力投注于课外辅导,而敷衍课内教学,等等,更是应当改变或杜绝的。
但若因此全盘否定国内教学,则无异于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一起泼掉了。有比较才有鉴别,国内授课,既详细讲解理论,又带领学生做很多例题;课外作业全部批改;复习、测验、考试环环相扣,使学生掌握知识,练就学业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是巨大的。
美加的教学方法大致如下: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与监督不够,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差别相当大。负责任的教师兢兢业业,详细讲解;有些教师完全不讲也无人干涉。理科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用一、二十分钟或半节的时间讲课,阐述主要内容,给出公式,即让学生做题,有问题再问老师。
公式推导或来龙去脉一般不讲;如何理解讲得不透或不讲;一题多解通常也不讲;数学证明题全无涉及。可以说很多教师授课不象教授科学,而象传授手艺。对学生来说,套公式做题则是普遍的学习方式。
公式不要求记忆,考试时发公式表。考试不比国内少,学生不学习无法过关。为同一份考题长期使用,试卷不发还学生。期末考试可有可无,取消了复习与总结,融会贯通的最后一环。
计算与画图过分依赖计算器,令学生没有心算意识,缺少数量概念。
家庭作业通常不予批改,一般是让同学对对答数。
学生没有复习功课的习惯,考试前教师只是布置更多习题,而不带领学生进行复习。
上述教学方法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学到的知识很死板,档次低;更达不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忘得快,学业基本功很弱。如计算能力,代数运算能力,列方程解题的能力,作图能力,以至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表达能力等等,高中毕业生未必能达到国内初中毕业的水平。
本人授课经常提问,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