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铁会生锈?”
“为什么蜡烛能燃烧?”
这曾是TA童年好奇的开始
从疑问,到探索,再到专业之路
TA先后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后加入德国最大科研研究所工作
成为美国大学理事会官方认证教师
... ...
一路走来,TA如何蜕变?
是什么支撑TA从好奇走向国际科研舞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老师的化学世界~
史老师履历(部分)🔽
翰林化学史老师
- 德国顶尖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水科学与工程硕士
-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士
◾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所环境化学部门研究员
◾精通各种有机实验/无机实验,将化学理论结合实际实验操作,深入浅出为学生有趣地答疑解惑。
◾在校期间,多次参加Flood Risk主题的专家Workshop,与国际著名环境研究专家讨论洪水预案。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优秀毕业生奖学金获得者。
◾美国大学理事会官方认证教师。自担任化学全职教师至今,所带学生成绩提升幅度达100%,20+同学考入名校。其中,alevel课程体系所带历届学生中超过80%在大考中达到A或A*,IGCSE的90%以上学生拿到了9分的成绩。
◾平均每月课时120+,具有丰富授课经验,自入职以来试听成功率百分之百,上课氛围轻松有趣,深入浅出地讲解疑难知识点,深受学生喜欢。
◾授课体系及科目:AP化学、Alevel化学(CAIE,EDX)、IGCSE化学(CAIE,EDX)
在走近本次访谈人物化学史老师前,
小林想先和同学们分享两个有趣的化学实验!
① 会“跳舞”的火焰
把少量酒精倒在桌面上燃烧,然后在火焰上方迅速放一个倒扣的玻璃杯,火焰会“跳舞”几下后熄灭。
史老师科普
其原理是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玻璃杯中氧气逐渐耗尽。学生会觉得火焰像被“关在笼子里”。
② “魔法牛奶”
在一盘牛奶中滴几滴食用色素,再在中间滴一滴洗洁精,颜色会迅速四散开来,像在跳舞。
史老师科普
其原理是洗洁精分解了牛奶里的脂肪,液体产生对流,把色素带动了起来。
*可以动手实验一下哦~但务必确保安全操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史老师与化学之间那份独特而深厚的缘分
化学启蒙:
对自然现象好奇是认识化学的伊始
01
藏于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
从小我就对化学很感兴趣,读书期间的理科成绩还不错,化学学起来比较轻松。
在高中的一次化学考试中,我考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这让我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郁了。
其实,化学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母亲曾教我如何去除衣服上的污渍,比如用84消毒液或者小苏打加白醋,还有高锰酸钾也可以去污渍。
这听起来是生活中的常识/小妙招,实际上化学原理就蕴藏于其间:
知识小链接
01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IO),其去污原理是次氯酸钠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HCIO),次氯酸能够破坏污渍中的有机结构,使其分解褪色,从而实现去污效果。
02
小苏打+白醋:小苏打与白醋的酸碱反应可中和油性污渍以及酸性氧化残留,温和去污。
03
高锰酸钾+维C: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后释放活性氧,可氧化分解色素、有机物等污渍。在氧化后还需使用还原剂(如维生素C)中和残留的氧化性物质,避免衣物损伤。
学习化学后,我逐渐洞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奥秘。
化学不仅是一门富有魅力的科学,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让我读懂万物变化的规律,也赋予我更深邃、更理性的视角去重新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02
不同阶段的化学学习方法
小学是我化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化学兴趣的重要阶段。
对这个世界的自然现象,我会产生诸多“为什么”,比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蜡烛能燃烧”……
这些日常现象背后隐藏的奥秘,引领我走进化学的世界。我会翻阅各类科普读物,主动寻找答案;也常与家人一起讨论和思考,在好奇与探索中,悄悄播下了热爱化学的种子。
化学知识的快速拓展时期是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
这一阶段的学习更注重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诸如热化学、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内容,我会借助画能量图、平衡移动图等方式来辅助理解与记忆;
而在机化学部分,我习惯将典型的反应机理用箭头推演的方式画出来,以强化对反应本质的把握。
此外,整理错题本也成为我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帮助我查漏补缺,更是反思与进步的重要载体。(小林提问:怎样算是一本好的错题本呢?不要走开,后文将为你揭晓哦~)
到了大学,化学学习进入了更加专业和系统的阶段。除了深入理解原理,更强调跨学科的融合与实际应用,例如化学与生物交叉的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结合的环境污染治理等。
在这一阶段,我逐渐习惯于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与学术论文,学习快速捕捉核心公式与结论。
同时,在实验课中,我也格外重视预习实验流程与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这都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关键步骤,让我深刻体会到化学既存在于纸面,更运转于手中。
本科硕士阶段:
对化学专业素养持之以恒的追求与拓展
01
本科阶段化学学习
我的本科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出于为社会环境贡献一份力的目的,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期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创新奖学金。
这个专业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学的内容涵盖了很多化学专业知识。
比如:无机及其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海洋学、固废处理工程等等。
此外我参加了海洋调查实习,即在东方红二号船上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海洋实验。
本科阶段,还参加了环保局的环保工程师实习,我不仅深入参与了环境监测与管理的具体工作,还从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升,包括河水样本的收集和分析。
在河水样本的收集与分析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标准采样方法、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实验室常规水质指标的分析流程,进一步巩固了对环境监测规范的理解,并增强了对数据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化学在这个专业中承担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环境工程以化学为核心基石。
化学是诊断环境问题的“语言”(如分析海水成分),更是开发治理技术的“工具箱”(如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固废处理中的反应原理)。
02
硕士阶段化学学习
本科读完后,我继续去了德国读硕士,这个阶段是我化学专业素养大大拓宽的时期。
在申请学校时拿到了曼切斯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offer,不过,最后选择了德国的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攻读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期间,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优秀毕业生奖学金。
德国顶尖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德累斯顿工大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特别是它的工程类专业很强。
我所学的课程包括hydro chemistry,drinking water treatment等等。
德国和国内的化学学习环境会有一些差异,体现在化学课堂和实验课上。👇
◾化学课堂方面:
国内大学的化学课堂延续了中学的一些特征,老师讲授和学生记录为主。教材、知识点和考试范围都比较明确,大部分时候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期末集中复习,也能顺利拿到学分。课堂往往是大班制上百人一起听课,互动可能比较有限。
德国大学的学习环境则会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授通常只给出大方向和核心知识点,学生需要自己大量查阅资料,阅读原版教材和论文。
课堂上会伴随更多的谈论和提问,甚至也会让学生上台讲解。也就是说,老师给了“地图”,但真正的“路”则需要自己走。
◾化学实验课方面:
国内的化学实验课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照实验讲义一步步完成,结果是否成功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熟悉操作流程。
德国的实验课则更接近“研究训练”。学生需要提前阅读资料,自己写实验计划,甚至自己选择实验方法。
实验中,失败很常见,但这是学习的一部分。老师往往希望学生在失败中找到原因,逐渐养成科研思维,而不仅仅是“做对”。
在德期间,我参加了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的实习,担任环境采样/检察员。亥姆霍兹是德国最大的科研研究所。
主要进行基于实验室的化学实验,包括使用有机溶剂从水样中提取杀菌剂;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这期间,我更加精进了实验室操作及其GCMS仪器的使用。
研究所潜心钻研的时间里,不仅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得到了淬炼与升华,更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我浸润于一个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温暖的人际关怀之中。
这张照片是与德国来研究所实习的几个中学生的合影,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尽管他们还是中学生,但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我们常一起参加nature相关的市集,一起在小摊前听商家自家茶的烘焙过程,一起去公园散步弹吉他……
师者之路:
让化学的薪火代代相传
01
来到翰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
其实,硕士读完后我本是打算接着读博士的,当时也拿到了导师的推荐信。
不过,期间还拿到了国内企业的offer,其中就包括上海翰林向我抛出的橄榄枝。
一直以来都有了解翰林。翰林国际教育作为一家备受信赖的留学机构,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位学员量身定制并系统执行全面的学术培养方案。
自2017年成立以来,学院凭借业内顶尖的师资团队与卓越的服务品质,赢得了众多学员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形成了广泛而持续的口碑传播。
这于我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上海是我接下来想base的地方,在面试过程中也与翰林的导师相谈甚欢,再加上本身就有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强烈意愿,于是我选择来到翰林成为一名化学老师。
02
教学课堂中的我
自我担任化学全职教师至今,所带学生成绩提升幅度达100%,20+同学考入名校。
其中,alevel课程体系所带历届学生中超过80%在大考中达到A或A*,IGCSE的90%以上学生拿到了9分的成绩。
从入职以来试听成功率为百分之百,每月平均课时120+。
另外,今年有一个我的学生获得了全校Top chemistry student 的奖项,是全年级唯一一个满分学生。
01
在教授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学生:
一个是优秀学生案例,这位同学留给我深刻印象主要是由于他的态度十分端正。课堂笔记记得非常认真,记了有八十多页,每个板块都细分得十分清楚。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感动和欣慰。
02
第二个是进步巨大的一位同学。他在一次化学Alevel EDX U2考试中拿了U的成绩,这个成绩是最低的一个等第。后来我辅导他化学学习,他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U到B,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小林
提问
不同基础的学生该如何高效学习化学?
👇👇
①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十分重要,可以多看课堂教材,个人认为教材上的知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够用了。其次,有些学生基础薄弱是因为在上课期间没有认真听讲,比如我遇到过学生上课走神,实际上,课堂高效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点。
②基础好的学生: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的拓展,比如进行课外刷题、看化学相关的拓展书。
值得一提的是(call back了),做错题本非常重要,这点我在上面也提到过。在整理错题时可以把题分为“粗心型”和“别出心裁型”,以及常考的模板题型,这样能够方便备考及复习,不失为一本好的错题本。
此外,我推荐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不同考试局的信息。
如果把Alevel比成一个游戏里的升级打怪,那CAIE考试局就好像是你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升级,然后遇到一个很厉害的怪物,或者在遇到这个怪物之前可能设置了一些陷阱想让你陷进去。
但是,爱德思这个考试局就好像是你在打游戏主线任务时突然间出现一些支线任务需要去完成,因为它有很多open response的一些问题。
不过,总体上知识点的重合还是很高的,只是侧重点有些不一样。
03
我的教学特色
互动教学+幽默风趣+因材施教
课堂上,并不仅仅是单向的老师讲、学生听,它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完全平等的身份,我通常会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互动相处。
不过,对于不同状态的学生,我另外会采取不同的模式去教授,对于上课态度不认真的同学,我采取的是偏严厉模式;对于比较敏感内向的学生,我会采取更柔和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更多的课堂互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拓展新的尝试,有部分已经正在做了。
第一,引入更多和生活、社会相关的案例,比如食品、环境、能源,把抽象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第二,利用数字化工具,比如可视化的分子模型软件、虚拟实验平台,帮助学生突破想象的限制,更直观地看到微观世界。
04
教学课堂外的我
在教学之余,我喜欢听音乐、攀岩等等。
其实学习化学很像攀岩,越向上越需要不同的技巧。
基础理论是指力点,需牢牢扣住;计算推算是裂缝技巧,考验精准发力;有机机理是平衡动作,要求灵活应变。
每登高一步,需要面临的险阻就更多,但距离“成功”也越近。
本期福利
Alevel CAIE化学教材
&IGCSE CAIE化学教材
及学科笔记(适用于23到25年考纲)
翰林开学礼,即将截止!
阶梯报课,立减优惠!
限量88席,抢完即止!
扫描文中二维码,咨询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