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大V水哥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深以为然:
由于乌比冈湖效应,杜宁-克鲁格效应等人类认知偏差,大多数人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70%的高中生认为自己的领导力高于平均水平。
留学圈子里,对自己定位不准确的留学申请者,比比皆是。如果结合我上一次所写的《画饼子的和吃饼子的》的案例,只要有人一捧,更加认为自己的确有与众不同的水平。
所以当赵XX(斯坦福“650万美金案”中的主角)在某直播平台大谈特谈自己的申请心路历程时,我相信,她是真的认为自己的确有高人一等,比其他人有更应该进入Stanford的能力。
故而,在留学这条逐渐变成万人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准确的定位自己越来越重要。而我也是这个观点的坚持者。一直以来,咨询我的学生,除了谈他们自己想申请的学校之外,我的核心问题永远是:
1. 你对你的自身定位是否清楚?
2. 你是否清晰你的定位与你想申请的大学的差距?
3. 你是否能够在意识到你的定位和你的目标差距后,为之作何努力?
所有的留学申请后续工作,都是基于前期的自我定位,才能最终达到准确的定位并成功地开始自己的留学之路。因为准确的自我评估决定了你的选校准确性以及对后续考试安排、活动安排的规划。说得通俗点就是:
自己几斤几两知道后,才敢上秤秤一秤。
由于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析过程和测算方式,所以我仅举例维度,细节和具体咨询可以单独联系(PS:本文介绍的评估方式对低龄会有很大意义,研究生可以单独联系)
对自己定位的第一个维度是学校和成绩比。数据表明,招生官也有中国学生鄙视链,分别是课程以及地域,区分如下:
课程:4年完整美高>不完整美高>国内国际学校(国内知名国际学校,可以媲美4年完整美高)=国内知名一线高中>国内普通高中(包含各市重点,省重点)
地域:北上广深四大一线>江浙沿海强二线=珠三角强二线>其他内陆城市
这两个因素可以交叉理解。举个例子,被美国大学认可的几所国际学校里,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国际部很突出,这几年风头甚至盖过世界外国语学校等。但是从2018年年底发布的胡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来看,世外还是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培养的学生,名校录取率依然居高: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靠前的国际学校大部分来自于北上深地区,一线城市的优势依然明显。在此并不是否定其他的国际学校,但是的确是事实。这份名单中百强学校36%来自江浙沪地区,26%来自京津地区,22%来自广东,其他区域16%,江浙沪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格外明显。
归纳总结:有的内陆地区学生,进了地区所在的国际学校,并不一定就是一种优势,毕竟你的竞争者是北上广深等地的知名学校。他们在国外大学的受欢迎程度相对更高。
国内普通高中的学生(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如上海的四校这类强大的普高存在物,是很受美国大学青睐的),由于缺乏对留学信息的整合指导,对自己的定位会比较模糊。在这个阶段一定要通过这条“鄙视链”认清自己的位置。从而有目的性地进行定位,以及之后的规划。
第二个维度包括四项:TOEFL,SAT/ACT, SAT II,GPA
TOEFL:TOEFL的要求,由于每年的申请者越来越能考分,只会越走越高,申请前30的学校,TOEFL 110往上走是比较保险的一个范畴,如果你是4年美高学生,恭喜你,这条你可以免掉,你不在本条讨论范围内。
SAT:1500+/ACT:33+是一个比较保险的范围,有人说,之前申请到1450左右的也能录取UC Berkeley,我比较建议,你去看下刚刚讲的“鄙视链”,以及我接下去要说的GPA。对于想要申请顶尖美国本科的学生来说,SAT II也是不可少的一环,而且最好除了中国人擅长的Math II, Physics, Biology, Chemistry这老四门之外,包括历史类文学类的SAT II考试,如果有不错的成绩,那也会在你的申请上加分很多。
GPA:又要讲到“鄙视链”的问题。普高的劣势就凸显了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A渗水”。故而普高学生,非常建议参加带学分的夏校,并在夏校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大学的课程。而此时,以国内IB班为例,满分42分,也有一条明显的鄙视链:42-39>36-38>32-35>你谁啊,你为什么读IB?
这里需要注明:IB一门考试达到6-7分就是很高的分数,所以如果你HL的课程都是6分,那正好36,别灰心,你已经很优秀了,只是40,41,甚至满分42的都是妖怪,他们的境界和你的不在一个位面上。
总结:如果我们来制一张图表,可能会让大家对申请美国大学更加直观点(注意:此表不是绝对值,只是这么多年来根据行业市场变化和美国留学行情自己设计的一个相对参考的表格。因为还有刚讲的第一个维度作为影响,甚至此时第三个维度也会出现对其的影响)
学校档次 | TOEFL | SAT/ACT | SAT II | GPA |
Top 30 | 110-120 | 1500-1800(要求essay,单项不建议低于6)/33-36 | 数理化取其二得满分800,其他650+ | 3.6-4.0(加权超4.2为佳,如是IB班,一般在40以上) |
Top 30-50 | 105-110 | 1430-1500(强烈建议有essay,单项不建议低于6)/30-33 | 数理化取其二或一在760-800间 | 3.5+以上(IB班一般在36以上) |
Top 50-60 | 95-105 | 1380-1400/27-30 | 可选 | 3.5左右(IB班32以上) |
Top 60-70 | 90-95 | 1330-1380/25以上 | 可选 | 3.3以上 |
Top 70开外 | 80+ | 1300-1330/25左右/可选 | 可选 | 3.3左右 |
如果你来自于不错的国际学校,那真的恭喜你,他们的确是进入美国TOP 60的保障。当然,这和你自己的努力也有关系。无论是IB,AP,A-level班,都是如此。
第三个维度,是软性背景:软性背景包括社会服务类活动/领导力活动/学术活动(含奖项)。
先讲学术活动(含奖项):如果你是喜欢理科的学生,并且参加过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比赛,AMC,Physics Bowl,USACO这些比赛,还拿到了不错的奖项,恭喜你,你想要跨进名校的脚步已经加快,因为当你和其他参加市物理学术活动,区物理学术活动等的竞争者相比,你的比赛含金量已经领先了他们;如果你是喜欢文、商科类的学生,并且参加过如NSDA,Cal Debate, NOL这类的活动,还取得不错的成绩,恭喜你,你也赢了一大步。
这种学术活动的获取渠道和受益方很多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相较于这些地方,内陆和一些二线城市的留学家庭就苦于资源的短缺。而且,这一类学术活动的活动培训和参赛渠道,在沿海和一线城市会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推荐我的好友老师开办的,专注于此类学术活动培训的机构,并且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有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可以私聊我。
退而求其次,就是各类与你未来专业相关的活动,多参加,并且保持一个长期的参与状态。不要最后你申请一个化学专业,转过头来发现,参加的全是跟化学不相关的活动。
再讲社会服务类活动,这里面不仅仅是志愿者活动,还包括领导力背景提升等计划。如果你看完你的背景仅仅还停留在小区社区服务,敬老院活动的话,就可以不用提了。如果你参加的是世界性,地区性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尼泊尔志愿者队伍,这次斯里兰卡爆炸之后的社会重建志愿者活动的话,你就更高级了一点;而最近一个好友所在的机构,开设了美国总统团的活动,助力华裔总统参选人杨安泽竞选总统事宜。作为志愿者,可以学习如何为参选人的参选之路保驾护航,如何去协调团队等工作,增长自己的领导力。
当然,无论是什么活动,除了拿奖的活动之外,所以的背景都应该具有一个特点:
够长。
所以,功利心重地参加活动,往往就1-2个月的时长,对于申请的影响力甚微。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如果你要找老师指导你的留学,从高一就要开始计划。
总结:用一个公式来印证这个方法就是:Y=a^X+b (a为正自然数,b为正自然数)
Y是你的活动可能影响学校录取的程度,越高越牛
a为各位的活动内容所对应的参数(如下表)
X就是参与的时长
b为你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最后获奖后的加分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之是个可以让你反败为胜的利器)
具体看表,a对应的参数(仅供参考,数值只是我根据工作经验进行的推断,自娱自乐用)
活动和科研的含金量 | 个人定义的指数 |
国际上含金量极高的活动/意义非凡的科研活动 | 2 |
国际上含金量不错,或具有区域性影响性的活动/有一定内容的科研活动 | 1.5 |
国内具有含金量的活动、科研活动 | 1.25 |
校内的活动、科研 | 1.1 |
为了更直观地表达我的观点,我决定,还是画一个函数图吧👇(虽然画的很烂,凑合看看)
留学路漫漫,很多人在定位自己时迷失了。到最后申请到的学校,也并非他真正想要的。最后他所走的留学路,也许也并不是最合适最成功的那一条。故而,准确评估自身特点,找出自身问题,在留学路上,很重要。
下一次,我将针对定位自己之后的第四、第五个维度进行讲解。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