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完RD和ED2的文书
甚至英国和新加坡的申请材料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没想到直接‘下车’了!”
快来接好运!
英/美/新加坡多国混申,ED1就成功上岸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U)
电子电器工程专业!
R同学是如何规划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翰林学员 R同学
北京头部公立国际部
▪ 标化:
-SAT:1530
-托福:113
-AP:6门5分,1门4分
▪ 背提活动:
【竞赛科研】:
-Pioneer学术先锋
-BPhO Gold
-AMC 12 Top 5%
-元培少年学者
-IMMC、HiMMC一等奖
-PUPC 全球铜
【课外活动】:
社区讲座公益, 网球, HOSA公益视频
▪ 录取offer: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子电器工程专业(ED1)
申请之路:曲折、纠结、顺利
收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offer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意外和惊喜。
因为我们学校和我一起申请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ED1的有11个人,往年大概会录1-2个,而且我的标化在其中并不算突出,所以一开始没有期待在ED轮次直接拿到录取。
没想到ED阶段就直接收获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这确实让我非常开心。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我的这次申请,我想会是“曲折”、“纠结”和“顺利”。
1、曲折 - 如何匹配适合的院校?
申请过程充满了曲折,从最初的选校到最后的定校,我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平衡。
6月份标化考出来时分数不错,再加上我的活动项目成绩,觉得可以冲比较高的学校,于是一开始的目标定在了康奈尔大学。
在反复对比17位同校申请者的标化成绩和活动履历,在发现理工科相较于文社科专业录取康奈尔大学的天然劣势后,我又将目光转向莱斯、卡耐基梅隆等院校。
直到ED1截止前,才最终确定与自身匹配度更高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2、纠结 - 主申英国还是美国?
同时,我也曾纠结于申请英国还是美国,最终在多方考量和建议下,决定主要申请美国方向。
我一开始的目标是主申英国,当时准备了很多英国申请相关的内容:选偏向英国的竞赛活动、报名学习ESAT英国笔试的课程……
但后面在和老师们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建议我转向主申美国的院校。因为我的背景与美国的院校更匹配,个人性格相对外向,喜欢与人沟通,更适合美国多元化的氛围。
在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选择把主申方向换到美国的院校。
英国和美国申请的内容会有一些出入,不过我觉得,之前做得所有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可能有些内容在申请阶段不会用到,但所学习到的知识点都会是自己的积累,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专业水平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3、顺利 - ED1“意外”上岸
而“顺利”则是因为我没有想到能在ED阶段就直接收获一个心仪的offer,这让整个申请过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4、15版文书 - 曲折、纠结、顺利
我的文书在第八版推翻重来,到第十五版才正式定稿。
从五月初次落笔到十月最终定稿,主文书可以说是一场与自我的拉锯战。刚开始,我以公益和理科活动为轴心,试图串联高中三年的成长,却在第八版时陷入僵局——主文与附表专业动机重复,会有矛盾和冲突。于是只能全部推倒重来。
第八版文书已经是九月初了,时间已逼近申请截止,我咬牙推翻所有,从零开始重新构思,重拾公益经历中的心路起伏,在争分夺秒中反复删减1200字的初稿、平衡叙事与反思,直至第15版才淬炼出最终的版本,刚好也到了要提交申请的时候。
R同学对于写文书的建议:
▷ 尽早锚定故事内核:主文书应聚焦性格特质,而非事件堆砌。美国的文书更多的是要有一个自我的reflection(反射),招生官希望看到在主文书里体现你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 具体方法:
① 可以通过经历细节展现独特思考,而非单纯“做了什么”;
② 初稿可超字数,再逐步修剪冗余,保留最有张力的片段;
③ 动机类内容留给附表,主文专注人格成长。
▷ 提前规划,留足时间:越早开始着手准备肯定是更好的,这样会有很多时间去修改调整,整个人也不会太紧张着急。
专业选择:兴趣与探索的交织
1、选择电子电器专业的原因
选择电子电器专业,其实源于我从小对电器的浓厚兴趣。
小时候在家里观察电热水器的构造,会思考它是如何工作的。后来家里换了太阳能热水器,我发现它的工作效能和电热水器不一样,于是好奇两者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时候就对电子电器产生了初步的想法。
后面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确定了自己对理工类方向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我参加了建模、Pioneer学术先锋等项目,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子电器专业,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2、专业探索与选择建议
在确定专业方向的过程中,我建议大家要多探索、多尝试。
不同学校的官网上都会有详细的课程安排和项目介绍,大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比如,IC(帝国理工大学)会有专门的关于机械类相关的项目;CMU(卡内基梅隆)的机械工程专业,会有大学四年每一年的课程安排和结构……了解得越多,可能对于专业选择会更加的明确。
CMU官网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介绍&课程安排
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竞赛和活动,通过实践来感受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
学术之路:努力与方法的结合
1、AP选课与学习策略
在AP选课方面,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方向进行了选择。我选了AP物理1、物理C力学/电磁、AP微积分BC、AP微观经济、AP统计等7门课程,并大部分取得了5分的成绩。
AP考试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备考资料。
如果校内有AP可以报,最好是选择校内的,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课下完成作业。如果是自己学习,可以从网上找一些教程,CB官方也会有很多资源,可以多多使用,尤其是真题。
我的学习心得是,要尽早规划并提前准备,整个时间线往前规划,整个安排和学习会轻松很多。
R同学的时间规划:
▷ 课程方面:我在高一就开始了解并规划高二的AP课程,通过提前学习和备考来减轻后续的学习压力。
▷ 竞赛方面:提前规划竞赛,用竞赛反哺学科课程。我在高一的寒假开始准备BPhO的竞赛,学习了微积分和物理1&物理2等课程的知识点,这时候我就可以节省这部分的时间去做其他的内容。
▷ 小建议:尽量在周中把学校里能做的事做完,周末可以留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专门留给课外竞赛/项目。
2、竞赛经历与收获
我参加了BPHO、AMC12、Pioneer学术先锋、元培少年学者等多项竞赛和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果说成就最高的是做pioneer学术先锋的项目,那么最让我难忘的是高一首次带队参加美国高中生建模竞赛(HiMCM)的经历。
那是我接触国际竞赛以来,真正第一个参与的项目,我和三名同学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一起组队去参加。面对蜜蜂种群模拟的赛题,不知道是先建模型,还是先写论文,很仓促也不那么专业。
当时也不知道国外的论文网站,所以只在知网上去搜索,找到了一篇福建林大的中华蜜蜂数据,借用数据,用生涩的数学工具搭建出逻辑模型。最后通宵赶工,论文甚至带着仓促的痕迹,却意外斩获一等奖。那是我第一次在国际竞赛中从零摸索,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R同学的竞赛备赛建议:
① 善用官网资源:如BPHO官网按知识点分类的真题库及教授解析,能精准掌握得分要点;
② 模块化突破:针对竞赛特点分模块训练(如热力学单独突破),我比较推荐《经典力学导论》等权威教材;
关于PUPC物理竞赛,我会推荐哈佛大学的教授写的书(见下方图片),历年的PUPC竞赛只要考经典力学,它都会有类似的这本书上的模型。
R同学推荐的竞赛/笔面试书籍(后文可扫码领取哦~)
③ 阶梯式成长: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先确保基础应用再深究原理推导,慢慢拓展自己的上限,循序渐进。
参加竞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学术能力,还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备赛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学习和解决问题,这些经验对我后续的学习和申请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R同学的翰林学习体验:
在翰林学习期间,我参加了BPHO、AMC12、ESAT等项目的学习。
翰林的老师们非常专业且耐心,他们不仅帮助我提高了学术水平,还给了我很多关于专业选择和申请的建议。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与陆老师的BPhO课程,她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后来的牛剑笔面试中感到一种成就感;还在职业规划上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不断在提升对自己整个的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有更明确的认知。
☞ 了解更多翰林物理陆老师,可点击链接查看专访:
从国内985到UCL,带教学生A率高达93%!她表示低基础“逆袭”的学生都做到了这些!
拓展兴趣 平衡学习与生活
1、时间分配与平衡策略
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如何平衡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的策略是尽早规划并合理安排时间。
我会尽量在周中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然后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参加竞赛、活动和公益项目。
同时,我也会根据自己的状态和进度来调整计划,确保自己能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2、拓展兴趣 结交新朋友
除了去社区参与公益活动,我还有非常多的兴趣爱好,并且还在不断拓展中。
从小我就很喜欢打网球,从三年级开始练,一直保持到现在,我父亲也一直在练网球,我们俩每周都会一起打一场比赛。
高二后面喜欢上了摄影,除了在技巧上有提升之外,还因此重新认识了同学,关系变得更好了,还结交了新朋友。
R同学的摄影作品
之前的爱好比较偏向专业化,现在我还会拓展一些人文类的内容,去阅读很多人文类的书籍。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多元化,更全面,认识更多的人。
3、卷与不卷的选择
我不算特别卷的,虽然我规划所有的东西都比较早,但是具体到落实的过程花了很多时间。
我觉得如果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方面,那么可以适当“卷”一些;但如果是一些不那么重要或者自己不太擅长的方面,那么就没必要过于纠结和投入过多精力。
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在申请过程中既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又能保持身心健康。
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 时间方面:建议大家要尽早规划并合理安排时间。
▷ 规划方面:对于美本申请的话,尽量在已有的长处上去拓展其他方面,让自己更加多元。注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不要只局限于学术成绩。
在竞赛和活动选择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来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跟风。
▷ 心态方面: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 以上内容获得学生本人授权发布,未授权的原创内容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想和R同学一样,参与国际竞赛增加专业探索机会、同步提升校内成绩、用竞赛奖项增加名校申请砝码吗?
☟ ☟ ☟
扫码可一对一咨询学术竞赛规划 | 竞赛组队 | 竞赛报名学习资料 | 竞赛咨询
我要咨询!
更多信息可咨询顾问
同时,R同学还整理了自己参与物理竞赛和牛剑ESAT笔面试时使用过的书籍,需要的同学可以扫码领取哦👇👇👇
本期福利
R同学推荐的物理竞赛/笔面试书籍
扫码领取!
* 以上赛事主办方为海外机构,不与任何中国的大学、中学或小学升学加分活动挂钩,其成绩不会作为任何中国中小学升学或评优的依据,仅定位为针对中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和国际教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