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各自精彩
——记十月各年级大会
导语
根据年级特色与学生需求,每月一次各年级大会已成为七德年级组建设的一种惯例。在金秋十月的美好季节,三位年级主任精心策划了各自年级的大会形式与内容。十年级《主动融入,勇于攀登》,让同学们传承攀登精神,做更好的自己;十一年级《再次起航,改变和机遇》,在回望来时路上,意识到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在明晰自我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影响他人;十二年级则唱响了一曲《青春赞歌》,为了梦想成真继续拼搏,为了青春无悔不断努力!
G10——主动融入,勇于攀登
虽说南方的秋不比北方来得那么干脆,但确实秋意已浓。在秋味的熏染下,在两位主持人富有青春与活力的话语中,10月25日下午,终于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别开生面的十年级学生大会。
首先是学习者之星颁奖仪式,每一位获得者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受之无愧。获奖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必须重视时间管理和学习效率,还应该制定好学习计划与目标,并且要身体力行,努力达成。
11D葛沪超学长带来了IB学习的经验分享,从32分到40分的现身说法让大家能够更清楚地懂得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规律。年级主任张耀祥老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家真正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并在坚持中勇于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戴校长请六位班导主任给各班同学赠送《攀登者》,并希望同学们利用阅读月浸润文本阅读,同时努力传承攀登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渗透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
张耀祥老师
《关于主动融入之三点思考》
若从O-days第一天算起,到今天,大家在七德正好经历了完整的两个月的学习生活。纵观大家这段时间的表现,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我想和大家分享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在远视和近视中寻找平衡点。同学们或许都知道我每周都会跑步健身,每次我大概是跑10公里或者15公里。有一次在滨江大道跑步时,我在思考东方明珠看上去离我很近,但是真正通过脚步跑过去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想到这,我又想起了我们同学看待自己目标的方式。还记得我在暑假到同学家家访时问起同学们的dream school 目标,很多同学会告诉我他(她)的Dream school是排名前30的大学;问起高一托福目标时,他(她)会告诉我110;问起GPA目标时,他(她)会说40。是的,在确定宏观目标时,其实很像大家站在七德的楼顶远望东方明珠,看上去就在自己的前方,但你若想真正到达目的地,非亲历者无法准确体验其中各种滋味。另外一个方面,跑步时若只是埋头前进,很有可能会碰到障碍物,而且感觉没有尽头。学习也是如此,若只是聚焦在眼前的事情,而对未来并无清晰的规划,久而久之,我们会慢慢迷失前行的方向,失去自我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远视和近视之间,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平衡,这样既不好高骛远,又不会失去方向。
第二,找准节奏,最佳发挥。我依然想以跑步为例来说明。或许我们很多人都想在学习或者其它方面超过别人,就像在跑道上想超过同行者一样。但是每个人的体能、跑步技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跑步过程的速度未必一样。所以我认为,与其盲目和别人比拼,不如找准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
第三,坚定信心,坚韧而行。人的成长都会经历犯错和受挫折的过程,因此犯错误是必须的,经历困难也是必然的。犯了错误,坦诚面对,真诚沟通,积极改进,这些才是面对错误的态度,而不是去争辩、去狡辩,甚至罔顾犯错的事实。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心态,如何从挫折中走出来,如何达到灯火阑珊的境界,这些都依赖于我们平时主动去调整情绪、去理性思考、去不断总结。曾经有人说,“没有经历绝望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古人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同的说法揭示了相同的道理:一个人内心的强大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亲爱的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融入、勇于攀登,在七德校园生活中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G11——再次起航,改变和机遇
对于十一年级学生而言,从刚开学时处于隐隐不安的感觉,到渐入佳境之后高效充实的状态,在这样一种改变适应的过程中,11月1日下午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年级大会。大会由年级主任丁艳老师亲自主持,分为三个板块:回顾来时路、妙手救死伤、一羽霓裳梦。
按时间顺序回顾过去一年的所有活动,再次见证了那些颇有意义的高光时刻。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既培养了牢固而深厚的友谊,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与志向。“一羽霓裳梦”与“妙手救死伤”的同学分享给到大家很好的启发。金羽同学介绍了这几个月来她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而付出的各种艰辛与努力。
11D 金羽
还记得上上个星期丁老师在年级大会上放的视频,有这么几句话,“有的人们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有的人16岁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选择间隔几年,再寻找自己的目标“。我就是那个在16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
在10年级第一学期,我就开始选择专业。尝试了许多我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看过《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那么你对于时尚管理这个专业的印象可能是时尚女魔头—米兰达,出现在各个品牌的秀场,最先了解时尚的前沿资讯和动态,在时尚圈里叱咤风云。有可能是每天坐在无数人台和缝纫机面前量体裁衣的设计师。当然,也要像Andy在电影里所经历的成长过程一样,忍受前期任劳任怨的付出与努力,每天像搬运工一样搬几百件样衣,为明星买咖啡准备饭,满世界飞去拍片,出差的夜间还要写稿。对于时尚管理到底是什么,
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时尚管理是时尚嗅觉与商业敏锐度的双重挑战,如何将他们很好的结合,是这个专业的核心。在确定完专业后,我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和作品集的准备,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我累积了很多媒体,设计师和时尚大公司的人脉和资源,想着如何用我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去帮助一些和我有着同样兴趣的同学。
在7月份,我开始筹划成立工作室的前期准备—招募新成员。我在微信上询问年级里学习跟时尚有关专业的同学问他们是否有兴趣加入。在确定完成员后,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制作公众号,确定目标和总体规划等。就这样在8月2号,fAusign Studio正式成立。令我感到震惊的时候,当天的阅读量超过了1000,许多同学都热心地帮我们转发宣传。渐渐的,开始有外校的同学过来咨询,想要加入我们的工作室。
作为fAusign Studio的社长,我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为了能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知识,我向我的专业课要了大学的电子课本,定期阅读。我也会经常浏览一些时尚网站,去了解最新的时尚资讯和品牌大事记。书桌上的时尚杂志也越叠越高。
为了累积工作的实战经验,我参加了今年10.11-14号上海时装周的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包括:前场主要负责秀场开始前发放材料,排列座位,开场后引导观众入座,及秀场结束后的整理收尾工作。后场志愿者的工作内容是帮助模特更换服装以及辅助设计师。志愿者可以工作在最前线,近距离接触到秀场的各个方面(比方后台,秀场灯光音乐怎么在把控,在彩排的过程中是怎样在调整不足的地方,都是很忙很赶并光鲜亮丽着。而且来时装周的有很多外国观众和模特,需要用英语与他们沟通。志愿者要会灵机应变,不怯场,及时反馈处理问题懂,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擅长和别人交谈。志愿者要能,也要会打扮自己,表现出自己形象良好的一面。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秀场上最光鲜亮丽的一幕,却不知后台是多么混乱不堪。在更衣区,所有的秀款产品都整齐地以模特人名为单位挂在架子上。一个小细节,每个模特的所有衣架都被一个橡皮筋拴在一起,鞋子和对应的袜子也都统一装在袋子里,确保准确无误。平均每个模特周围都有三个以上化妆师在忙碌着。墙上贴着一些发型标准的照片,不只是妆容和发式,连指甲也要达到标准。秀导催着模特按照顺序排好队,可能上一秒还在整理发型和衣服,下一秒就被推出去走上T台。
而徐嘉诚同学也在自己的医学之路上奋力前行着,他给同学们带来了关于心肺复苏的介绍,以及在医院担任志愿者的收获,同学们收获匪浅,了解了很多急救知识。
11A徐嘉诚
在七德学习一年有余,每天忙忙碌碌,承受着托福,SAT和IB的巨大压力。但当我们在一直往前奔跑的时候,请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你会发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会在潜移默化之间悄悄改变着你,日复一日,我们也从懵懂的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问自己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我能做的,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将使我们成长。
今年暑假在一足球app中看到,一名小学生在参加校级足球联赛时突然倒地晕厥,由于校医没有掌握心肺复苏和AED的技能,孩子错失了宝贵的黄金4分钟,幼小的生命停摆在最美的童年,给父母留下无尽的伤痛。如在过往,看到这则新闻,我会感叹一番,唏嘘不已,接着就会慢慢淡忘,继续我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在暑假的那一天,我看到这则新闻,第一个在脑海中显现的是:What can I do? 怎样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要重演,我能做些什么?这就是所谓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吧。同情心是一种心情,带着自我的观点对别人的遭遇感到悲悯,愤怒;而同理心是一种立场,透过他人的眼睛去感受,换一种角度去看世界。当社会舆论强烈谴责校医的同时,让我们站在校医的立场进一步的思考,教育机构是否对校医有常规的心肺复苏和AED 培训?外推至其他企事业单位,是否也有安全部门来定期进行这样的培训,以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样作为七德学子的我们,是否也能掌握急救技能,为自己,为家人,为同学,为朋友?
无论是追逐时尚的梦想,还是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其背后都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积累。追逐梦想的路上固然辛苦,向目标靠近的感觉却也无可替代。作为十一年级的IB学子,都应在忙碌的学习中,好好规划,一点点积累,彼时,梦想的实现才会水到渠成。
丁艳老师
《再次起航改变&机遇》
Change & Chance
亲爱的同学们:
回望来时路。记得一年前,你们在O-days初识,一群懵懂的新生在首月进行“行规”扫雷大作战,从“新晋达人”到“赛场雄鹰”,从“为学之道”到“冬日暖宝宝”,每一颗年级之星都将这段里程照耀得熠熠生辉。“春江花月”德怀特全球音乐会上飘扬着歌声与乐声,你们的潜能得到彻底的激发,更多的“沧海遗珠”被发现与采撷。“人间世”的悲鸣让你们懂得敬畏生命珍惜当下,“唱响歌声·畅享青春”的赞歌则让你们为十年级画上了一个快乐的休止符。
在这一年的漫漫长路中,有的同学持续发力始终走在前列,有的同学后继乏力险些掉队,有的同学则抓住机遇弯道超车,在持续的改变中趋近自己的梦想。金羽同学在众多纷繁的目标中最终锁定了自己的“一羽霓裳梦”,为了T台上的华丽而开始了台下朴实的积累;徐嘉诚和顾博雅两位同学志同道合,立志用自己的妙手救死扶伤,通过建立社团让更多同学掌握急救知识。
升入十一年级,你们就是七德校园中的“学长”,这个词语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意味着在明晰自我的同时更要积极影响他人。
G12——青春赞歌
十二年级学生大会从各班精美的海报设计的展示拉开了序幕。House A《垃圾革命,从我做起》,倡导校园垃圾分类的重要性;House B《健康伴我行》,请同学们在校期间注重电子产品的健康使用;House C《认真上课,挖掘知识》,针对近期的出勤率问题,给到大家合理化建议;House D《团结一心,IB上7》,结合house 精神,在申请季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House E《加强锻炼,关注身心健康》,希望大家重视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House F《清洁靠大家》,让大家从自己做起,保持教室的整洁,给老师和同学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不同的角度,都折射出一种主人翁意识,以及各班同学的自我约束。
年级主任徐琼老师的讲话则是针对近期年级组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校服问题,徐老师通过讲述世界各地校服的历史,让同学们认识到校服不仅能使所有人身份平等,也是一种校园文化的体现;二是时间观念问题。徐老师动情地讲述了老师们为了每天按时到达学校而要面对的自身困难,希望同学们明白,不止是学生在IB这条路上奔跑,老师们也一直陪伴在身边,为的是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人感动而振奋!年级大会在同学们准备的精彩节目中走向尾声。由龙潜、姚昕怡、董容辰和马傲带来的诗朗诵《青春的赞歌》,以及张芷婕和任力航同学带来的歌曲演唱《隐形的翅膀》,让同学们在紧张的申请季放松了心情,也回忆了两年多来与同学们在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
徐琼老师
《规范自己,无悔青春》
中国最早的学生校服,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讲学时,要求学生着青衣青帽。现代校服,起源于欧洲;由于战后物资匮乏,贫苦家庭的孩子没有像样的衣服。校服的推广,既保护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同学间的相互攀比。
或许有同学会说,校服统一,但书包、运动鞋、文具可以不一样啊,真的可以杜绝攀比吗?其实学校推行校服的用意,并不局限于此。无论你是王位继承人,还是富家千金,名门之后,抑或平民百姓,只要进入同一所学校,就要穿着统一校服。这是学校的一种承诺,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不会因为你的家庭出身而有差异。这也是学校的一种倡导,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用自己各方面的良好表现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许。
此外,校服也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承载着同学们对学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英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款校服是在1552年,这所基督医院慈善学校专门收养孤儿或贫苦人家的孩子,校服用粗糙但耐穿的劳动布缝制,这款校服目前仍在使用,而这所学校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蓝外衣学校”。这款校服无论从材质和款式,都算不上一流,但历经400多年传承下来,传递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理念。无独有偶,哈雷公学的草帽也是一戴就是400多年,还有伊顿公学的燕尾服也是沿袭百年的校服。
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从1440年创建伊顿公学以来,黑色燕尾服配白衬衫,黑马甲和领带,下配黑色长裤,黑色皮鞋。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需每天穿着燕尾服上学。体育课上可以例外,需要穿着学校指定的运动服。因为,保持良好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
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每一位班导将继续利用晨会时间,关注各位同学的校服穿着,对校服穿着不符合规范的同学,利用MB进行标注。秋冬季节来临,考虑到同学的保暖,学工部老师没有对同学们hoodie里面必须穿着学校Polo衫做强制要求。请同学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不要打擦边球。根据学工部发给大家的邮件,规范穿着校服。
这是本周一晨会迟到的部分名单,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迟到5分钟以内。很多同学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和出行安全相比,迟到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从不倡导,为了赶着来上学,骑快车、闯红灯。如果因为堵车,偶尔几次的迟到,我们老师也从来都没有说过什么;但是经常迟到,甚至天天迟到,如此容忍便成了纵容了。
迟到有千百个理由,但究其本质,就是本来就没打算准时到。即便知道周一交通流量大,容易堵车,我也还是一样的时间出门;即便迟到5、6分钟,老师也就顶多说下“你迟到了”,然后标注个LATE;更何况,现在G12正是最忙的时候,正是缺觉的时候。同学们,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看看我们的班导老师。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于他们在晨会开始前,已经早早到班级巡视。可是你有想过她们的早晨吗?他们除了是老师,还是父亲和母亲。小学生是早上7:30-8点间到校,幼儿园是早上8点-9点间到校。老师们会因为送孩子上学而晨会迟到或缺席吗?他们总是把孩子早早地喊起来,送到学校,即便教室里没有同学,甚至幼儿园的校门还没开,小朋友只能先在门卫师傅那儿坐一会儿。因为他们心里有个信念,今天有晨会,我的学生们在等我;在这个信念面前,他们会把来学校的路程时间留得充裕些,会考虑到周一的交通拥堵,那些困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想做好一件事,便会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想做到,那就只有借口与托辞。
同学们,要说G12不累,那是不可能的;要说你们缺觉,那也是肯定的。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要求大家准时到校?这就如同长跑,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人们都会迎来一个体能极限,坚持一下,不松劲,最痛苦的时刻,就会过去。但要是,我累了,停下来走两步吧,那么接下来,就会停下来走三步、四步,甚至不想走了。而我们老师现在要做的,不单单是在边上加油助威,更要陪着大家一起跑,要让我们的同学一个都不落下。
同学们,继续加油,不要松劲,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支队伍,我们要做到一个都不掉队。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小伙伴的陪伴下,为我们的梦想成真继续拼搏,为我们的青春无悔继续努力!
总结
在这美好的时节,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尽情地展望未来,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在各自的追梦之路上,呈现各种精彩,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