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枫叶教育集团《高中中方课程质量标准(2019)》(以下简称《枫标》)视频培训会顺利进行,集团各高中校区中方课程负责人、总领事、中方任课教师及部分领事在各自校区参加了会议。
在国家课程标准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枫叶编写了2019 版《枫标》,这是枫叶在2017版《枫标》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新升级,弥补了旧版本的不足,是枫叶在课程质量标准上的又一次创新,它标志着枫叶在中方课程体系上的进一步探索深化、完善提升。为了让老师们真正了解并使用好《枫标》,集团特地组织了这次视频培训会。
会议首先由大连高中中方课程副校长杨梅从整体上解读了《枫标》。杨校长在介绍中用“创新”和“改革”这两个词形容了《枫标》从无到有、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集团及各高中校区致力于《枫标》的研究有其必要性:第一,枫叶课程在探索中需要实现突破;第二,枫叶教学不能够偏离枫叶方向;第三,枫叶的校区在不断增加,我们要保证其教学水平的均衡;第四,我们要完善枫叶的课程体系,使其适用于国际化的教育,面向全球。在教师理解和运用《枫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枫标的定位,它是依托于《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课程改革标准》,并结合了枫叶的教学实际。所以,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两个融合”,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相融合”以及“国家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与加拿大 BC 省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能力相融合”。同时要坚持“七个结合”,即立德树人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通用标准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基础知识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选修与必修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最终让《枫标》真正为教学服务,以达到对教育成果的理想预期。
来自大连校区的四位老师分别对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四科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对如何将《枫标》运用到实际教学提出了参考建议。
李平老师从整体介绍了枫叶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核心能力及具有枫叶语文核心能力的优秀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李老师提出了《枫标》的使用建议:第一,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第二,各模块内容需要灵活的横纵穿插使用;第三,教学提示与评价策略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第四,学案样例的示范作用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在自己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优化完善。
杨岸昭老师从《枫标》的根本任务、基本理念、核心能力与课程结构四个部分说明了枫叶的政治课堂应该如何呈现,并以《政治与法治——人民代表大会》这一课为例,展示了《枫标》的运用,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课堂活动与学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享,阐明《枫标》是课程设计的参考标准、指导方向与方法依据。
马志平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历史学科的学科性质、基本理念与学科基本素养,并展示了《枫标》指导下的历史课程模块变迁的过程。马老师还进行了教学提示,展示了学案样例,明确在枫标指导下的课堂与学案应该转变视角、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注重合作交流、体现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着重强调了教学设计中“中西对比,古今兼备”的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闫小平老师抓住台风“利奇马”的契机,介绍了一堂枫叶的地理课应该使学生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并提炼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介绍了新版《枫标》地理课程模块的整合目的。闫老师还提出两点教学建议:第一,教师要会设计情景;第二,要会提出问题。
会议最后,枫叶教育集团副总裁兼中方校监陈林生对本次培训会进行了总结。陈校监肯定了此次培训会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增加校区之间的教研交流,提供更多机会给一线教师们倾听“枫叶名师”们的分享,这对提升枫叶整体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要邀请领事老师一同参与培训,秉承“同一团队、同一目标”的理念,共同致力于高中的“理想教育”。
陈校监还从“认识的高度”“理解的深度”“执行的力度”三个层面进一步阐释《枫标》应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枫标》的认识要从国家层面、枫叶层面、课堂层面和标准层面进行深入的认识,明确在《枫标》的指导下,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枫标》是帮助一线教师理解好枫叶课程并能驾驭好课堂,明确真正的教育要落实在“人的素养”这一核心理念。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大力度执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自我评价,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此次会议从统一质量标准、落实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等方面,向各高中校区提供了信息,确立了导向,进行了阐释,明确了规范,各校区反馈培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