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学校分3类。
一类是“外籍子女学校”,这类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第二类就是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第三类是公立学校国际部。“外籍子女学校”顾名思义只招收外籍学生,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招生人数又很少,且对学生也有很多硬性要求,所以,大部分人关心的还是民办双语国际学校。民办国际学校一般实行双轨办学制度,在K12阶段同时提供国家大纲标准课程和国外课程,高中开始为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学生提供IBDP、A-Level和AP等被国外主流大学接受的标准国际课程。招生政策上,民办同样是双管齐下,既招收中国籍学生,也招收外籍学生。此类国际学校学费一般在15万-20万之间,此外也有在收费和招收上均走向贵族化的学校,比如大名鼎鼎的包玉刚实验学校,包校收费是上海民办学校的顶格价位:小学15.6万一学年,初中19万一学年,高中21万一学年,不包括各种专项杂,这个价格和外籍子女学校已经相差无几。
去年9月才招生的惠立,学费就高达小学15.6万一学年,初中18.6万一学年,作为一个新开设的学校,还没有成绩证明自己之前就敢定这个价格,家长们在感叹同时也感受到了惠立的高起点底气。
有相关机构对 27 个国家的国际教育状况包括学费进行了调查,列出了花费最贵的五个国家,其中中国以年均 33,591 美元的费用位居榜首,而上海和北京则是月平均费用最高的城市。
上海国际学校的学费因类别不同,价差也十分惊人。而近些年,一些国际学校学费上涨也成了家长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对于学费上涨这一问题,付得起那十几万的大头的家长,虽然有些小心疼,但多付新涨的几万也不成问题。而卡在国际学校收费边缘的家庭,心境就随着学费的涨幅难以落地了。
虽然现在家长们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舍得下血本儿,但国际学校一年几十万的学费生活费加在一起,还是让不少家长陷入彷徨。
国际学校每年学费都有一定的上调,从几千到几万,涨幅不定。
有不少学校,学费基数虽不同,但涨幅都相当大。
金苹果学校去年学费2万,今年3万,涨幅达50%;
协和尚音去年1.4万,今年2.5万,涨幅达79%;
万科实验去年1.45万,今年2.05万,涨幅达41%;
燎原双语去年2.2万,今年2.8万,涨幅达27%;
华二紫竹去年2.9万,今年4.3万,涨幅达23%;
宋庆龄去年4万,今年8万,涨幅达50%;
阿德科特由15万升为18万,涨幅达20% ......
作为中产阶级,如果没有“手握三套房”的财富优势,就无法任性地把价格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性价比还是他们衡量国际学校的最大指标。
第一梯队的名校,如世外、平和、星河湾、包玉刚、领科等,学费相比公办维持在较高标准,但每年的升学数据都很喜人,入学热度居高不下,竞争也很激烈。
以世外为例,境内课程、双语课程、IC国际融合课程自创立以来,涨幅不大。
数据来源:世外官网
世外的名称似乎就代表着上海国际教育的教学水准,实力强劲到可以让人忽视它硬件设施比较逊色的缺点,而相对低廉的学费也吸引了一大批家长为之挤破了头,教学质量与入学成本的优势让世外有口皆碑,也成为每年热度最高的学校。
今年跻身四校的领科,2018年学费集中在15-16万一学年,2019年秋季班招生学费集中在15.8-17.3万一学年,涨幅也不大,且领科势头正猛,这点增幅不会影响造成多大影响,近期即将进行的春季班考试只会更火爆。
星河湾
由唐校长担任校监的星河湾,今年跻身“八大”之首,更是敢于将录取情况直接详细列出来,学费涨幅约10%,在闵行一众涨幅较高的学校中显得尤为“可爱”。
魔都教育最强区的徐汇,部分学校如西南位育、民办位育、华育、民办南模,涨幅为0。
还有一类则是大名鼎鼎的21所国际课程试点学校了,除了刚刚提到的世外平和等名校,还有10所公办试点学校,公费班一年学费仅几千。
以交附IB为例,大名鼎鼎的“四校”之一,依托交大的平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与海外大学保持良好互动也使交附具备了丰富的海外资源。
不仅如此,一年学费仅2000,这一收费标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公办”的性质。
学生能有高中学籍,国内高考与出国留学可以并列而行。这样的诱惑对家长和学生都是非常大的,只不过非上海生源就没有这份福利了。
未来国际教育的热度只增不减,发展前景光明,涨价的形势也难以改变,在竞争压力大,学费水平高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选择心仪的学校,而家庭经济实力可努力的空间不大时,还是要在自己身上多下点功夫,在择校规划上多费点心思,选择与自己匹配度高的那所最合适的学校,并不一定要削尖了脑袋往竞争最激烈的学校钻。
本文数据仅供参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