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根据国际学校咨询集团(ISC)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拥有国际学校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阿联酋。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国际教育的市场也在快速增长,需求远远超过供应。从2009年到2013年,国际学校的入学人数增长了42%,达到340万,而学校数量只增长了33%左右,达到6734所。
而上海,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开放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其国际化教育的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解放前。现如今,在上海的各类国际学校、国际班早已超过100所,并且这一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刷新。
然而,从最近一两年开始,中国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那些曾经下定决心要最终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们,突然变得犹豫和迷惑了:国内的政策在变化,新的教育改革在实施;民办教育的大规模崛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在变化;国外藤校/名校的录取标准在变化,国际形势、签证政策、移民政策也在变化……
家长到底该怎么选?大多数咨询机构还在做定势分解,还在跟你讨论标化考试如何准备、活动如何筹划……
这些始终是重要的,但是对每个不同的家庭和孩子来说,变化来了,适合我的应对策略在哪里?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式分析只适于执行阶段,当我们开始选择,实际上需要跳出细节,从更高远的地方看今天国际化教育的局面,以及趋势。
国际学校原指为在本国生活的外国侨民提供母语教育的学校,部分也招收本国学生。近年来随着民办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的高速发展,“国际学校”已演变成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模式的各类外籍人士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双语)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班)的代名词。一般来说,国际学校是进行外教授课,实施外国学制,并应当拥有相当比例的外籍学生。
国际学校的招生范围不受国内户籍地限制,但是有国籍的考量。无论是本地户籍还是外地户籍,目前我国所开设的多数国际学校、国际班,基本上都向中国籍孩子开放。只有少数传统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学生。
虽然国际学校目前从国籍与籍贯这两者来说并不受限,但因为国际学校提供的是纯正的国外教育,上的也是外国课程,因此一旦选择国际学校(高中段),就意味着无法参加我国的高考。也就是说,学生入读国际学校后,一般不具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学籍认证。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国际教育的推进,鼓励家长选择公立高中国际班。从2013年起试点了部分学校,采用双学籍模式来为家长加一颗定心丸。
所谓双学籍即学生入读国际学校后,学校将为孩子提供国内学校的学籍号,并且学生同时拥有国外学校的学籍号。双学籍学生原则上可参加高中会考及之后的高考,通过高中会考后即可拿到中国高中毕业证书。在上海比较知名的双学籍学校主要有“21所”等。
1) 外籍子女学校
外籍子女国际学校,其实中国最早、最传统的国际学校是由各类合法外籍机构与合法居留外国个人开办,是为了给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接受教育提供方便而成立的学校。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际学校往往是泛指开设了国际课程的中国学校。
根据中国法规,外籍子女学校只能招收非中国国籍学生,例如上海美国学校,上海德威国际学校,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等。
外籍子女国际学校入学条件:
目前上海大部分外籍子女国际学校都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的规定,只招收持有外国护照,通过合法渠道来沪工作并取得上海市《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的外籍人员随行子女。
但是以下两种情况的中国公民也可以上外籍子女国际学校:
(1)中国公民在境外出生的子女,持有海外合法出生证的子女。
(2)在国外求学两年以上,全家已获得就读国家的永居身份,可以向上海市教委申请外籍子女学校的入学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国籍身份是无法办理《外国人居留证》的,所以对于部分已经取得了他国护照的家长而言,如果选择不放弃中国居民身份,则无法正常就读这些学校。
2) 公办学校国际班
公立学校的国际班是依靠我国政府财政拨款开办的公立学校所开设的、提供国外中学课程教育、可参加国外学校文凭等各种考试的班级。有的公立学校为此单独设立了国际部,提供相关的课程与出国辅导等教育服务。这类国际班从招生形式来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纳入中考招生计划的国际班,这类国际班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额定招生计划,国际班的学生,既有我国高中学籍,又可获得合作办学机构的高中学籍,可选择参加“洋高考”,也可参加国内高考。第二种是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这类国际班的学生,不通过中考招生,没有内地高中学籍,只能参加“洋高考”或者以非应届身份参加社会成考。
公办学校国际班入学条件:
报考计划内公办高中国际班需要获得上海市中招报名资格且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的初中毕业生,分数要达到市统一划定的高中“提前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被正式录取。此外学校还会按统一组织英语能力测试和面试,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表现进行筛选与评定,在全市范围择优选拔。计划外公办高中国际班需要通过学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
3) 民办国际(双语)学校
民办中学国际班、私立学校国际班、私立国际学校、教育机构开设的国际课程班。这四类归在一起,就是非政府拨款开设的主要围绕为中国籍学生提供申请进入国外学校提供的国际课程、一系列国际教育服务的国际班或国际学校。
民办国际学校入学条件:
民办国际学校的招生分为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上海生源预录取学生参加本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其考试成绩达到市统一划定的高中“提前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部分学校要求非上海生源也参加户籍所在地中考,并达到当地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但都还需要参加该学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
4) 中外合作办学(仅高中)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上海七宝德怀特国际学校。
1) 按照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关规定,外资可依法申请与本地教育机构合作开办幼儿园、高中,但不得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即在小初阶段是不能存在具有国外背景的学校。
2)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对于许多号称“国际+”的涵盖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只能是在为学生提供上海二期课改课程的基础上,以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做法融合国外课程的优势,运用到中国的教学中。但中国语文、数学等基本课程是不会少的。
“国际学校”通常是我们对提供非体制内教育的各类学校和教学机构的一个笼统的总称。事实上,市面上各种性质的国际学校、国际班、双语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国际项目等,林林总总、纷繁芜杂。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切不能跟风或贪图学校名气,而应该根据自身家庭条件、学生情况、未来规划等方面做适合自己的选择。
1、 学生的国籍身份,甚至是父母双方的国籍身份是否符合目标学校的招生规则;
2、 就读学校的学籍注册政策;
3、 未来升学(主要指留学或大学申请)的计划。
另外,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内是不允许整体引进国际课程体系的,这就意味着在许多12年制国际学校中,小初阶段的课程内容与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会有较大的不同。对于家长而言需要仔细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