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脚踏实地
杨嘉靖
小档案
基础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杨嘉靖:女,2019届(7)班
IB:44(45分总分)
SAT1:1520
SAT2:生物750;美国历史730
大学录取:ED录取美国西北大学
专业方向:社会学
兴趣:音乐,美剧,时尚,宠物
特点:理性,自律,善于把握机遇,脚踏实地,做事有条理
对杨嘉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有特别清晰的自我认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设什么目标,如何一步步去实现。记得高一第一次在课堂上问起未来升学目标的时候,杨嘉靖就对择校有比较理性的看法,她认为要对自己有理性定位,不必盲目追求名校,而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领域,把自己放在最舒服的状态里而不是顶着巨大压力去学习和做活动。事实上,这两年多来,她一直就是这样实践的。她在MYP九年级的暑假因偶然机缘接触到社会学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于是在之后DP的学习中,她静下心来思考和发掘自己在社会学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学术探索,并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和实现每一个想法,最终有质量地完成了一个个与之相关的学术活动。与此同时,由于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在IBDP高强度的学业节奏里,她还能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悉心照顾心爱的宠物,看美剧,听音乐,追时尚,保持着良好的生活状态。今天,就让我们听听这位女孩在DP一路走来的学术历程。
(杨嘉靖个人照)
学术历程
发现——偶然的机缘Risk Taker
MYP做PersonalProject(PP)的经历使杨嘉靖接触并喜欢上了社会学。九年级暑假的她对于未来要读的专业并没有什么概念与认识,所以PP选题时完全没有想过要去契合哪所大学的某个专业,纯粹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当时正值一位斯坦福的教授来上海做一个有关于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性的讲座。这场讲座对杨嘉靖的触动很深,让她第一次从社会学的学术视角来认识inequality的概念、理论以及在中国教育中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她最后的PP选题,基本锁定在了社会学领域。杨嘉靖曾经就读于公立小学,很多小学同学后来读的都是公立中学,在小学同学聚会时她能明显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资源给大家带来的不同影响,这份亲身经历最终促使她确立了自己的PP课题——有关上海教育资源分布及教育公平问题。完成PP课题后,杨嘉靖做了很多反思,发现自己对整个研究很不满意,因为她觉得当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的差异这个层面上,而没有再去探讨其他的社会学变量。可以说这个项目带着她真正走进社会学,帮助她挖掘了自己对社会学尤其是socialinequality议题的兴趣,也是这个项目让她了解自己的认知不足,促进她后期的大量学习和活动实践。
(杨嘉靖在PP展板前留影)
探索——冷门夏校受益匪浅Risk Taker
十年级时,杨嘉靖主动咨询老师有没有社会学方向的夏校。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参加了一个相对小众的文理学院的夏校项目——JulyExperience(DavisonCollege)。这是一个涵盖不同学科领域的夏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选修其中的两门课程。杨嘉靖锁定人文社科类课程,选择了CultureandPoverty以及IdentityandtheRoleofWork。这两门课让杨嘉靖对社会科学又有了更宽也更深的学习,将inequality的议题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学领域,探索贫穷的文化根源,探讨不同行业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在工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了解阶层不平等的无处不在,摸索不平等的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成因。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读了四本厚厚的社会学相关书籍,包括TheManagedHeart:CommercializationofHumanFeelingbyArlieRussellHochschild,TheNewRuthlessEconomy:WorkandPowerintheDigitalAgebySimonHead,Liquidated:AnEthnographyofWallStreetbyKarenHo,和Reconsidering Culture and Poverty by Mario Luis Small, David J. Harding, and Michèle Lamon。看完这四本书后,杨嘉靖更确定了自己对学社会学的兴趣和信心,也基本确定了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方向。
(杨嘉靖在Davison College的July Experience夏校与同学的合影)
坚持——语言学与社会学的碰撞
杨嘉靖对语言学也保有兴趣,参加语言社,并参与了一次语言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在那个时候,杨嘉靖还未曾关注到语言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联系,只把它们分别看作自己的两个独立兴趣。而参加中国大智慧(ChinaThinksBig,CTB)科创比赛的经历让她找到了二者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她参与的CTB项目是致力于认知症更名的,研究老年痴呆这个名字对于埃尔茨海默症患者群体及家属的影响,其实项目的理论基础就是一个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关系。这一发现让她非常兴奋,她可以将自己的两个兴趣点结合起来去做更多的学术探索。
所以,做了CTB项目之后,杨嘉靖就还想再找一个可以连接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课题。当时就要写EE了,她觉得可以做一次尝试,于是就确定了关于英文中一些用词和后缀对于性别不平等的影响这个选题。而后,这两者的结合又进一步影响她升学时主文书的主题——透过家乡语言认同来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在申请大学的阶段,杨嘉靖在不同大学搜索社会学专业课程的时候,发现基本都有sociallinguistics这门课,印证了她自己探索的结合点是有学科根据的,让她对自己的学术经历信心倍增,同时也就增加了她申请ED梦校的信心。她这一路的学术思考、摸索和坚持换来了她对于社会学较为系统的认识,并在这个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她未来的大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杨嘉靖参加CTB全国赛)
学习能力与方法
任务调配能力
杨嘉靖应对学习的能力,首先毋庸置疑是其天生的灵性,再者就是她从小的锻炼积累。当回顾自己MYP的经历时,杨嘉靖说这段经历对于现在的自己帮助极大。MYP的课程体系是十一门课,比大家熟悉的DP六门课还要多出五门。MYP对各门课程都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程度:大到语数英的月考,小至设计课里的焊接练习,学生需要关注和掌握过程中每一次测评,才能保持住稳定良好的GPA。强大的学习负荷要求杨嘉靖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以求最高效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训练也培养了她面对学业压力处乱不惊的品质。杨嘉靖在采访中还特意提及自己对于睡眠的重视。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在十一点之前睡觉以储备第二天的学习精神。她对于睡眠的执念也是她合理管理时间的一大动力。
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应对高强压的训练使得杨嘉靖在DP阶段能够游刃有余地调配好学习和各种课外活动。两年多来,她除了IB保持41/42的高分外,还参加了各种高强度高品质的活动,如模拟法庭,语言奥赛,CTB,担任GI社专职模特并在时装设计活动中走秀,还积极参与Charity的组织和表演。面对这些活动,她不慌不忙,展现出极强的任务调配能力。
(杨嘉靖参加模拟法庭比赛)
(杨嘉靖作为GI社模特)
(杨嘉靖参加Charity组织和表演)
提前开始任务
杨嘉靖认为应对DP的繁重课业和活动最有效的方式(法宝)是提前开始执行任务。她表示,提前开始可以在享受充裕的时间之时兼顾任务完成的质量;反之,若卡在截止时间前一刻完成任务,可能会因为太过匆忙而导致任务完成得粗制滥造。提前开始能让她有时间反思、修改和打磨每一项任务,从而让她心安。她表示,在学校的各种班级和社团活动的会议上布置的新任务,她一般都是到家就开始执行,因为这时自己对于刚讨论的话题还拥有最活跃的记忆和灵感,而延后开展任务反倒需要额外的精力才足以挽回记忆中流失的细节。
在大学申请之际,杨嘉靖的所有RD材料已经在ED截至之前全部准备充分了。虽然她ED顺利录取了西北,并没有用到后面的RD申请材料,但她一点也不觉得白费功夫。“我真的是宁愿前面白花费工夫也不想留到最后那15天。”她后来回忆道,她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万一ED申请事与愿违,她提前准备RD的任务意识会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后续的心理负担。
(杨嘉靖在贵州支教与当地学生的合影)
结语杨嘉靖说,IB学生一直处在极大的压力下,很容易焦头烂额,所以是需要适当放松自己的。所以她不论再忙再累也总会抽出时间看看美剧,放松自己紧绷的思绪,再以更加舒缓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学习或活动中。但她也表示每一次放松只允许看一集,达到适当的松弛状态,而非完全松懈。这看似简单的自我要求,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需要有强大的自控能力。
张弛有度,关键是这个度怎么把握,杨嘉靖觉得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地修炼和掌握。她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修炼自己意志品质的学生。杨嘉靖的优秀源于她对自我理性清晰的认识,源于她对机遇的把握,源于她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源于她超强的个人意志品质。她在学术上的探索精神和她的意志力一定会帮助她取得更精彩的成就。
(杨嘉靖个人照)
讲述|DP2019届(7)班 杨嘉靖图片|DP2019届(7)班 杨嘉靖
采访|DP10(6)班 陈熙 DP11(9) 王超
美编|周雅倩
责编|蒋蕾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