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高中11年级男孩的妈妈R,我的孩子是一个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的中美混血。我的孩子看似充满光环,但单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他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最难解决的头等大事。由于教育理念,文化沟通,孩子知识储备超前等种种原因,我们不断经历转学、退学、在家自学。在不断寻找合适的学校的过程中,孩子的教育路从上中国际转学到青苗,鼎石,再到长达半年的home school。终于,在2017年孩子找到了他最理想的学校,UWC(世界联合学院)..
他200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3岁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在上海拍摄了一个平面广告,从此迅速在童模圈走红。从小学开始,他就迷上了音乐,10岁那年,他和来自不同国际学校的小伙伴们组成了少年摇滚乐队,后来还登上了上海爵士音乐节和迷笛音乐节的舞台。参加过《快乐大本营》等综艺后,孩子又被郭敬明导演选中出演电影《小时代》3和4扮演其中“少年宫洺”的角色。
那么...
他的教育之路到底是怎样的呢?
如何为孩子择校?
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选择UWC的契机
了解到UWC是一个意外的机会。2016年春天,在孩子home school过程中,我带他参加了一个讲座。哈佛中国负责人王颐先生在讲座上深度解读了一篇名为“力挽狂澜”的报告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不禁反思“中国学生和家长,应以怎样的成长心态面对国际教育?国际教育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当体制内教育努力地告诉着我们“成绩就是一切”的时候,哈佛等世界顶尖名校身体力行地升级录取标准告诉着孩子们,“优秀”和“成绩”应该被重新定义。
我在这次讲座中重新思考“什么是好学校”。家长在为孩子择校前需要综合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性格特点,选择“最适合”他的学校。S先生是讲座请来的教育专家在讲座中也是我第一次听说UWC。我感到非常震惊,竟然会有如此教育观念的学校,于是带着他报名了启行为期两周的Summer Camp。这次沉浸式的营地经历带给孩子非常好的体验。因为夏令营中的重点不是在于教孩子学术知识,而是让孩子学会“发现自己,连结他人”。在夏令营中,孩子的导师是一位UWC的毕业生,孩子说他很受启发,未来非常想成为老师这样的人。他在这次营地经历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思考“who am I now”和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被这样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这简直与我希望培养孩子的方向完全契合,于是和孩子决定申请UWC!尽管我当时已经手握鼎石的32万艺术奖学金offer...
“相亲”式的面试
申请的第一步,就是下载UWC的申请表,一张长长的表里包含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孩子回答,比如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看着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想,就算申请不到,让孩子有机会思考到这些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也很值得。UWC通过这些问题筛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学生。然后接下来还有笔试,面试,group activity等筛选环节...
在面试过程中,一位学生需要面对三位评委的提问,而评委不仅仅只有老师,也有往届的学生。面试没有固定的模式,提问内容也并非学术。提问内容包罗万象,让人难以预料。最后一个环节是group activity。一个大教室内坐满了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学生,以及一位老师。其实这个activity就像是一场学生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在一群人中,选择坚守自己的想法,还是选择追随他人。这是一个考验学生参与、表达、互动能力的过程。
在这一系列的面试过程中,我发现UWC的面试中最看重的并不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像“相亲”一样,完成一个学生与学校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让孩子在面试过程中不断摘下面具,表现最真实的自己。在互相不取悦的情况下,确认学生与学校是否适合。
UWC第一年的学习生活
孩子是2017年入学的,入学第一年是10年级pre-DP课程。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UWC学院都有10年级的,其他UWC高年级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这一年的学生在学什么。其实现在已经称pre-DP为foundation year了。在这一年中,还是以基础学习和课程过渡为主的,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中国学生选择直接去读IBDP课程,其中一部分学生就遇到了些问题。有学校劝退的,也有自己退出的。因为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国际教育理念具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去了国外的UWC以后,面对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在课程难度非常大的情况下,这种教育模式的差别所带来的问题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学习进度的不同,文化的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对中国学生形成了三重挑战,有些学生在没有经历过渡的情况下无法适应这些挑战,从而产生被劝退和退学的情况。这对于学校及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遗憾。
去国外UWC学习IBDP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尤其对中国的学生来说,课程过渡是相当重要的。常熟UWC开设的10年级课程,能够给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给学生一个成熟的过渡。和Matthew一起参加了过渡课程的同学已经非常适应国外的学习了。由于这一年对于学生的帮助非常大,能够让中国学生做好充分的过渡准备,国外的UWC还扩大了对中国UWC学生的招生名额。
“求同存异”的宿舍
孩子说他的宿舍是完全没有标签的。一个宿舍内不会有超过两个相同国籍的学生,并且学生都处于不同的年级。这完全是UWC“求同存异”的现实安排,这完全符合UWC的世界观:UWC makes education a force to unite people, nations and cultures for peace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在一个宿舍内,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相互理解,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互相帮助,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和平与他人相处。正如UWC学生的T恤上所印的一句话“Howcan you have peace without understanding? How can you understand without knowing each other?” UWC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氛围。这种共同生活的环境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通过在UWC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将学会理解和欣赏包括自身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并且能够拥抱彼此间的差异。我就是被这种UWC教育模式给吸引住的,多种个性、文化和观点在校园里交锋、融合的结果会带给孩子更好的世界观和更大的人生格局。
孩子在UWC体验了他未来的“创业”
至今,他已经在UWC学习了一年半。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UWC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不一定适合所有类型的学生。就像有的人非常适合创业,有的人就不适合。因为UWC里有特殊的体验和挑战,学生必须要有承受挑战的意愿和能力。
他在11年级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更加庆幸当初的选择。他选择了三年都在常熟UWC,因为他想要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只是学习。他不仅自学了萨克斯风,还参加了其他的“知行”项目例如舞蹈,综合格斗,音乐剧等。在音乐剧的“知行”项目中,老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给予了学生非常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在时间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培训和排练等环节都需要学生亲自安排和执行。这一切看起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全体人员三个月的努力下,他们在11月底成功的完成了演出。他和小伙伴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创业”的艰苦和快乐。
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件事是多么有挑战性啊!大部分人或许还是dreamer, 但孩子却在UWC努力成为了doer!UWC适合于喜欢挑战自己、立志成为明天的变革者的学生。正如在UWC选拔学生时所说,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UWC学生应当来自不同背景,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天赋和激情。学生背景的多样性使UWC的校园与众不同。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惊喜的发现孩子变得更有目标,有动力了。现在北京有个知名的青年音乐剧团在上海,孩子强烈要求去做intern,看他们怎么做灯光、道具,想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这一切努力,都是因为他在UWC看到了他的音乐未来。
UWC也有失败的“相亲”
孩子的一位室友,半学期之后选择了退学。这并不能说是UWC的错误,或者说这位学生的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和喜爱这里的学习生活,这是UWC的教育环境带来的结果。因为这里的学生需要面对的不仅有学业挑战,还有社交和能力的各方面挑战。在我看来,UWC适合的学生是有一个雏形的。学生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要有学习自主性,承受挑战的意愿和能力,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有自己的独立和主张...
UWC的课程安排在下午三点就结束了。结束后并没有老师来告诉你接下去你该干什么来充实三点到睡前的这段漫长的时间。在过去,他们不需要动脑子,时间全都被安排好了,但在UWC完全相反。因此,时间管理这项技能对于UWC的学生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学生必须学会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这是一个青少年必须学习的过程。
UWC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由,但是自由有可能是一种礼物,也有可能是一种毒药。在学校里,每天3点半孩子们基本上就没有课了。有些孩子会选择利用剩下的时间去继续学习;有些孩子会利用这些时间来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执行一个项目,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念头。能找到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一起去策划,去执行,去感受从无到有。这是从dreamer转变为一个成功的doer的美妙过程。然而,在公共休息室里也能看到选择在下午三点后开始打游戏的同学,一玩就是很长时间... 那么这些孩子就失去了在UWC这样环境下的成长体验,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UWC并不完美
对于一些家长而言,UWC确实有地方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UWC打破了原来的体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圈。在这里赋予学生高度自由,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中学生来看待。有些孩子入读之前家庭关系比较紧密,去了之后因为住校,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应付学业和各方面的挑战,因此跟家长没有办法保持之前那么紧密的联系,部分家长因此感受到了分离的焦虑。一些家长会开玩笑说UWC是“世联学校”,家长们也成为了“失联家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孩子独立的转变让他们很不适应,甚至觉得学校夺走了孩子。因为孩子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可能会有更多对于美和个性的追求,比如打耳洞,染头发等。一些家长对于这种情况还没有准备好,认为学校需要多对中学生进行更多的管束。
但更多的家长们其实也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必须要经历的。孩子在学会独立和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不会跟家长倾诉太多,家长要接受并习惯孩子独立的成长。
很骄傲成为一名UWCer
UWC建立了一个温暖的big family,而不只是一所学校,成为一名UWCer是非常令人温暖和欣慰的。UWC的“人情味”从Matthew新生入学的那一天就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新生入学的欢迎场面简直可以用宋丹丹小品里的话“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所有的高年级学生会在校门口等待着新生大巴到学校,高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新,欢呼,尖叫和拥抱; 从他们拍打着大巴车窗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家庭的人。学长学姐们会帮助他登记,搬行李到宿舍,解答所有问题。让新生可以很快的融入大家庭里,不会有陌生感,不害怕任何议论。
他放圣诞假期去香港做背包客,也是联系到了香港UWC的学生,带着他畅游香港,享受到一场完美的假期旅行。尽管他们从前并不认识,但只要都是UWC的学生,就是一家人。全世界的UWCer是一家,这是多么温暖啊。
孩子说:在UWC里所有人都在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用任何伪装,不需要任何面具。是啊,学生为什么都要是一个样子呢?做自己不是很好吗。从前,优秀的学生仿佛都是一个样子,但UWC培养学生的逻辑与应试教育的逻辑恰恰相反。UWC培养学生勇于自我挑战,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致力于为社会和更大的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UWC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高眼界,大格局,而不是为了某一所学校而培养学生,而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而培养。我和他都非常庆幸当初选择了UWC,这是一所非常适合他成长的学校,在他世界观形成关键的青少年阶段,能够受到我们非常认同的UWC教育理念的正向引导,未来他一定会像无数的UWCers一样,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实干家“dreamers who do”, 对世界带来正向积极的改变。
最后也想感召所有认同UWC教育理念,有意愿和能力接受UWC成长体验挑战的孩子们,欢迎到UWC常熟校区看看,如果你和UWC是相互合适的,希望你早日融入这个大家庭。
世界联合学院
United World Colleges(世界联合学院,简称UWC)是当今世界独具一格的全球性教育运动,从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挑选优秀的学生。UWC创建于1962年,旨在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在UWC,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家庭经济背景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通过UWC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服务精神的未来领袖。
常熟UWC提供为期两年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及为期一年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预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