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学什么?
1. 六大学科组的广博知识:
构建均衡的知识结构学生需从六大学科组中各选一门课程:语言与文学研究(母语)、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个人与社会(如历史、经济、心理)、科学(如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含不同难度等级)以及艺术(或从前几组中加选一门)。这种设计强制学生文理兼修,避免过早偏科,建立一个全面、跨学科的知识基础,以应对复杂世界的挑战。
2. 高等级与标准等级的深度探索:
兼顾广度与深度课程分为高级水平和标准水平。学生通常选择3门HL进行深入钻研(240学时),匹配未来的专业方向;3门SL用于拓宽知识面(150学时)。HL不仅涵盖更多内容,更注重概念的复杂性和批判性分析,这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知识,更能进行评价和创造。
3. 知识论:
锻造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工具TOK是IB的灵魂课程。它不学习具体知识,而是质疑所有学科“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它探究知识的本质、证据的可靠性以及不同认知方式(如理性、情感、感知)的局限与价值。学生学习反思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质疑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从而发展出强大而严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拓展论文:
大学级别学术研究的预演EE是一项独立的、自我导向的深入研究,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课题完成一篇4000字的研究论文。这个过程完整涵盖了选题、文献综述、论证、正式写作和引用规范,是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学术工作最直接的准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写作和时间管理能力
5. 创造、行动与服务:
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与成长CAS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它要求学生持续参与创造性活动(如音乐、戏剧)、体育活动(如运动、舞蹈)和服务性项目(如社区志愿工作)。CAS的核心在于反思,学生需思考这些经历带来的个人成长、技能提升和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同理心、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6. 内在的学习方法:
成为高效的终身学习者“学习方法”技能贯穿于所有IB教学之中。它系统性地培养学生五大技能:思考技能、社交技能、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研究技能。这意味着IB课程不仅在教“内容”,更在教“如何学习”,使学生掌握应对未来任何新挑战的无形能力。
IB课程考什么?
1. 全球统一笔试:
学术素养与应试能力的终极检验在两年课程结束时,学生参加由IBO组织的全球统一笔试。试卷通常包含多种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数据分析和大量的论述题。论述题尤其关键,它考察学生能否在时间压力下,组织清晰、有逻辑、有论据支持的长篇回答,这直接反映了其对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2. 内部评估:
将过程性评价融入日常学习每一门学科都包含占最终成绩20%-30%的内部评估。这通常是具体的学术任务,如科学科的实验调查、人文科目的口头评述、数学科的数学探索等。由校内教师按照IB的全球统一标准评分,再由IBO进行审核。IA考察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进行探究和反思的能力。
3. 拓展论文:
研究与学术写作能力的直接证明EE由IB指定的校外考官直接评分。评估标准极其严格,包括研究议题的清晰度、知识的掌握、论证与分析的深度、结构与逻辑、以及正式学术语言的使用。一篇优秀的EE是学生具备大学水平研究潜力的最有力证据。
4. 知识论:
批判性思维成果的呈现TOK的评估分为两部分:一是TOK展览(占1/3分数),学生在具体实物背景下展示TOK概念如何应用于现实世界;二是一篇1600字的论文(占2/3分数),从IB提供的清单中选择题目,进行哲学层面的深入论述。这直接考察了学生批判性反思的深度和清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
5. 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
口语表达与综合理解尤其是在语言类科目中,口试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母语文学课程中,学生需进行针对文学作品的口头评论;在第二语言课程中,需进行基于视觉刺激和对话的口语考试。这评估了学生在非书面情境下的即时思维组织、语言流利度和理解深度。
6. CAS的反思评估:
学习与成长的历程记录虽然CAS不评分,但它是获得IB文凭的强制性条件,其核心是“反思”。学生必须通过撰写反思报告、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CAS经历如何实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展示了个人成长。这实际上是在评估学生的反思能力、目标设定和实现能力,是对“全人教育”成果的质性考核。
翰林IB课程培训班
翰林IB课程培训班
添加微信小助手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