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国际赛事干货/真题、藤校学霸故事,
关注【翰林课程】公众号!
他手握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曾穿行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
他是美国大学理事会AP官方认证教师,既能带领学生攻克AP/IB/AL等国际课程,也能指导学子在IPC、物理碗等竞赛中斩获佳绩。
他更用独特的教学理念,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助力学生叩开剑桥等名校的大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翰林物理导师——丁老师的物理世界,探寻这份对物理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翰林物理丁老师
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基地班学士
专业背景
◾ 美国大学理事会AP官方认证教师
◾ 本科期间入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ISP交换项目,接受国际一流学术训练
◾ 在美求学期间,融入西方科研体系,有扎实的跨文化学术能力
教学经验
◾ 研究生阶段担任助教2年,后协助英国Enrico Pajer教授(宇宙学)和美国Anastasia Romanou教授(地外行星)开展教学工作。
◾ 辅导学生成绩优异,其中1人获剑桥大学录取。2025年指导9年级学生获IPC竞赛金奖。
教学特色
◾ 持续以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探索物理科学
◾ 注重物理概念的本质理解,逻辑严谨、体系清晰
缘起:从 “酷” 的向往
到深耕物理的初心
丁老师与物理的缘分,早在童年便已萌芽。家里满架的科学、科幻书籍,屏幕上精彩的科普视频,像一颗颗种子,在他心中种下了对科学的好奇。
年少时的他,直白地觉得 “学好物理很酷,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这份纯粹的有一些“中二”的热爱,带着他走过了求学路上的无数挑战。
1
成为教师的种子
初中时遇到的一位物理老师,更是让这份好奇长成了热爱。
“那是一位头发微秃的中年男性,幽默风趣的上课特色一下子抓住了我。对生活有敏锐的洞察力,讲知识点会化繁就简,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教给学生。生活上,在午休的时候我经常和这位老师一起下棋,使得我对物理老师,对物理的感情更加深厚。”
这份亦师亦友的情谊,让他不仅爱上了物理,更悄悄埋下了成为物理教师的种子。
2
大学的挑战
高考后,面对『排名更好的理工大学』 和『物理学基地班』,丁老师毅然选择了后者。
“虽然学校排名稍低一些,但基地班是聚集了华中地区顶尖物理学子的班级,无论是实验室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能给我最专业的培养。”丁老师这样说道。这份对物理的坚定,也为他后来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
图源网络
进入大学,丁老师第一次感受到了 “落差”:
◾ 首先是物理知识,大学的物理知识和高中的非常不同,会有很高级的数学技巧以及很多抽象的符号,更难理解。
◾ 其次是学习环境,面对同班那么多优秀的学霸,当大家学的都很好而自己对某个问题没有很好的理解时,会有落差感。
◾ 最后是学习方式,高中 “跟着老师学” 的模式被打破,大学基本靠自己去寻找问题,再去找到答案,解答问题,更多依靠的是自觉性和自律性。
面临这些“挑战”,丁老师没有退缩,反而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这里丁老师也推荐一个亲测有效的学习方法: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灵感来源于著名的物理大师理查德·费曼。
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四个步骤:Concept (概念)、Review (回顾)、Simplify (简化)、Teach (教给别人)。
丁老师将学习法结合个人经验,给出了更适合高中生使用的步骤:
①概念:拿一张白纸,将你脑海中关于某一知识的所有概念、细节全部写在这张纸上。
②回顾: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找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
③条理化,简化:通过翻书、询问老师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反复练习巩固,形成知识链。
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对于同学们来说会更有动力,逐渐形成从问题到行动到反馈,再到练习的学习闭环。
理查德·费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前是加州理工学院理查德·托尔曼理论物理学教授 。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图源网络
求学:从伯克利到布朗
在挑战中蜕变成长
在经过不断地练习后,丁老师对于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扎实。后来获得了去往加州伯克利的交换机会,也成功申请到纽约大学、布朗大学的offer。
1
交换到加州伯克利学院
大三时,丁老师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机遇 —— 国际交换项目。
面对英国院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伯克利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实验室,是每个学物理的人心中的圣殿。”
在伯克利的一年,他沉浸式体验了顶尖学术氛围,也更加坚定了深造的决心。
加州伯克利校园
2
布朗大学的“惊险”生活
交换生回来后,丁老师成功拿到纽约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硕士offer,最终选择了条件更优的布朗。
但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刚到布朗的第一周,就因尘螨过敏却找不到药店而手足无措;寝室遭遇偷盗,室友昂贵的电脑被盗却因监控不足不了了之;繁重的学业压力更是常态。
不过,丁老师总能找到调节的方式 —— 他去隔壁学院选修电子插画,用艺术为物理学习增添色彩;甚至在低温超导体实验后,和同学用剩余液氮做过冰淇淋(当然,他也不忘提醒:“实验器材可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哦!”)。
布朗大学校园
3
申请经验大放送
丁老师申请伯克利主要准备了两个方面:GPA和语言。“当时我参与的这个项目组织了语言考试,包括听力和写作,通过选拔才能进入项目。”
丁老师总结自己的申请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提前规划:对于想要出国的同学们来说,一定要提前规划,有目的有方向,然后按部就班的执行。
“我出国的想法一直很明确,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一直在做准备,托福考试和其他相关的材料。有交换生的机会就抓住,后面申请到布朗大学继续深造也是这样。”
②专业知识学习:平时学习物理的时候,要保持学习状态,不要随意荒废。
③语言学习:这是时间积累的过程,可以尝试多交流多输出,找一些学习小组或者兴趣活动等参与,对提升口语很有帮助。
④文书:文书很重要,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结合自己对于专业的喜爱。
“作为一位星际迷,我很爱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我在文书中也结合了这一点,写自己曾经看诺兰的电影中的片段,别人看到的是巨浪,而我看的时候却是计算大浪出来的高度。”
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导演
《星际穿越》百米巨浪宣传海报
教学:以专业为基
用巧思点亮学生成长
从布朗大学的助教,到布朗合作高中的物理老师,再到如今翰林教育的明星教师,丁老师始终践行着 “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 的理念。
他的教学特点十分鲜明:注重物理概念的本质理解,逻辑严谨、体系清晰,总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 “好懂好用”。
在他看来,教物理是有 “诀窍”的:
◾ 首先,要找到知识点的 “高度概括本质”,再结合生活案例切入,比如用 “羽毛球杀球” 讲解抛体运动与刚体力学。
◾ 其次,会用表格、图像等可视化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理解。
◾ 最后,遵循 “先概念、后推导、再结合题目应用,最后反馈练习” 的流程,让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丁老师的教学方法
他辅导过的一位学生,最终成功录取剑桥大学。谈及此事,丁老师十分谦虚:“学生本身非常优秀,我只是在物理的数学推导方面帮了他:带他一步步计算,反复练习题目,教他举一反三,偶尔和他探讨论文相关的内容。能见证他的成长,我也很开心。”
这份 “不居功、重学生” 的态度,正是他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之一。
作为AP/IB/AL/IGCSE、IPC/SPC物理挑战赛、物理碗、BPhO英国物理奥赛等多类课程的主授教师,丁老师的教学成果斐然:学生成绩优异,2025年还指导9年级学生斩获IPC竞赛金奖。
他说,自己的成就感,就来自 “能用生动的方法讲清抽象概念,让学生听懂、学会,甚至爱上物理”。
寄语:
给学子的 3 条 “物理学习箴言”
多年的教学与求学经历,让丁老师对物理学习有了深刻的感悟,也给同学们提出了真诚的建议:
1
重视基础,别忽视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根本。多了解概念知识,对未来学习和科研都有大好处。”
2
劳逸结合,兼顾学习与生活
“物理是重脑力劳动,要搭配体力运动 —— 比如我每周会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既释放压力又保持活力;同时多社交,减少孤独感,还能接触不同文化。”
3
保持兴趣,发现物理的 “生活之美”
“物理和生活联系特别紧密,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找到它的有趣之处,而兴趣正是最好的老师。”
此外,老师还推荐了一套学习物理的书单:
书单涵盖了从基础物理到大学物理,再到四大力学(如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核心知识点,是被世界顶尖大学广泛采用的经典教材,可以为孩子搭建一条清晰、系统的学习路径。
小林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书单资料,扫码即可免费领取!
本期福利

如果你也对物理充满好奇,想攻克AP/AL/IB等国际物理课程,或想在Physics Bowl物理碗、BPhO英国物理奥赛等国际竞赛中突破自我,丁老师都会用专业与耐心,陪你一起探索物理的奥秘,让你的物理学习之路更高效、更有趣!
快来和丁老师一起探索,开启精彩的物理宇宙之旅吧!
翰林物理国际竞赛/课程
火热报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