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届IOI在海拔2810米的玻利维亚苏克雷举办,创下赛事场地海拔最高的纪录。比赛延续双日赛制,选手每日需在5小时内独立攻克3道算法难题,总分600分。本届赛题设计精妙,兼具高难度与强区分度,既考验选手的算法思维与编程功底,也通过跨国竞技促进文化交流——来自90余国的少年在天堑般的海拔上以代码对话,用智慧碰撞展现信息学魅力,让这场"云端竞赛"成为智力与友谊的双重舞台。
最终奖牌榜显示,中国队全员摘得金牌!
宁波市镇海中学的刘恒熙以591.23分夺得世界冠军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的范斯喆获得季军
杭州第二中学的陈昕阳获得第5名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的刘海峰获得第8名
中国IOI选手的成长轨迹彰显出系统化培养的显著优势——四位金牌得主均起步于小学或初中阶段,通过CSP-J/S竞赛启蒙编程思维,逐步攀登NOIP(省级联赛)、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国内赛事阶梯,在层层选拔中锤炼算法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凭借国内赛场的优异表现入选国家集训队后,他们经高强度集训与严格考核,最终以中国代表队成员身份站上IOI国际舞台。这条从基础启蒙到国际巅峰的路径,既夯实了编程基础,又通过阶梯式选拔精准识别并培养顶尖人才,为中国信息学奥赛持续辉煌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际计算机奥林匹克活动(IOI)
国际计算机奥林匹克活动(IOI)竞赛内容
1. 竞赛形式
● 双日赛制 :每年举办两天的正式比赛,每天独立计分,最终总成绩为两天得分之和。
● 个人赛制 :选手以个人为单位参赛,通过独立解题竞争金银铜牌及团体排名。
● 时长与题量 :每日比赛时长为 5小时 ,需完成 3道算法难题 ,两天共6题,满分 600分 (每题满分100分)。
2. 考察核心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要求选手针对复杂问题设计高效算法(如动态规划、图论、数论等),并分析其时间与空间复杂度。
● 编程实现能力 :需用C++、Java或Python等语言将算法转化为代码,强调代码的准确性、效率与鲁棒性。
● 数学逻辑思维 :题目常融合数学知识(如组合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基础),需通过逻辑推理简化问题模型。
● 创新与应变能力 :部分题目无标准解法,需选手结合经验提出创新思路,并在有限时间内调整优化策略。
3. 题目类型
● 传统算法题 :如最短路径(Dijkstra/Floyd)、最小生成树(Prim/Kruskal)、动态规划优化等经典问题变体。
● 数据结构应用 :考察线段树、树状数组、并查集等高级数据结构的灵活使用场景。
● 计算几何 :涉及点线面关系计算、凸包问题、几何优化等空间思维题目。
● 模拟与优化 :通过构建模型解决实际场景问题(如资源调度、路径规划),需平衡效率与精度。
● 开放性难题 :部分题目无明确解法路径,需选手自主设计算法框架并验证可行性。
4. 评分标准
● 正确性与完整性 :答案需完全符合题目要求(如输出格式、边界条件),部分分机制常见(按步骤或测试点给分)。
● 效率优先级 :高复杂度算法可能无法通过大规模数据测试,优化至最优解(如线性/对数时间复杂度)是高分关键。
● 代码规范性 :虽不直接评分,但清晰的结构与注释有助于考官理解思路,减少误判风险。
5. 赛场环境
● 设备与工具 :提供标准计算机(通常为Linux系统)、基础编译器及调试工具,选手需提前熟悉环境。
● 独立封闭 :比赛全程在隔离考场中进行,禁止交流或查阅资料,完全依赖个人知识储备与临场发挥。
6. 特色附加
● 文化与交流 :作为国际赛事,IOI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全球青少年程序员的交流平台,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合作。
● 教育意义 :题目设计兼顾挑战性与教育性,引导选手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原理,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
总结 :
IOI竞赛以算法为核心、编程为工具,通过高强度实战检验选手的综合能力,既是全球信息学精英的竞技舞台,也是推动计算机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
翰林USACO 培训班
嘿,想成为编程界“超级英雄”不?机会来啦!翰林国际教育携哥大、华师大学姐,带来USACO美国计算机通关秘籍体验课。不管你是想用代码“耍酷”,还是为名校助力,这儿都能满足!分层教学超灵活,培养硬核编程力。限时仅需9.9元,扫码上车,一起开启编程冒险之旅!
翰林USACO 培训班
添加微信小助手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