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追求名校,但是名校都追着它跑”
这无疑是形容常熟UWC最好的语言
常熟UWC今年的申请落幕
又成了大家眼中的藤校收割机
不管是早申还是RD
不出意外地收到各大藤校offer
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今天深度揭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常熟UWC的名校录取包括:
哈佛大学 早申1
普林斯顿大学 RD1
耶鲁大学 RD1
芝加哥大学 早申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杜克大学 RD1
西北大学 早申1
达特茅斯学院 早申1
康奈尔大学 早申2
哥伦比亚大学 RD1
教育理想国———UWC
被称为教育理想国的UWC,自创校60余年来,理念一直没变过——“不管王公贵族,中产家庭还是农民工子弟小孩,在这里,都有同等机会接受教育,成为影响他人,服务社会和心怀世界的全球公民。”
中国境内有两所,分别位于江苏常熟和香港,疫情前外籍学生人数占比达 50%,被人称作国内唯一一所真正的国际学校。
UWC目前有18个校区,几乎都是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是全球网红高中,知名校友非常多。
说实在的,UWC在国内的走红,也跟其每年都能拿下哈佛、耶鲁等顶尖大学录取更是功不可没。
而随着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其类似于嬉皮士的自由精神碰撞上中式结果导向的传统教育,威力不亚于火星撞地球:
社恐地狱VS打开自己的社交文化
多元or摆烂VS尊重彼此而非批判
神奇的是,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都在UWC共生着。这恰恰也是神秘的UWC的魅力所在。
UWC有何魅力?
2015年,在常熟高新区昆承湖畔的小岛上,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常熟UWC)成立了,它是中国内地唯一一所,全球第十五所UWC院校。常熟UWC不仅沿袭了UWC倡导的多元文化交融的核心理念,而且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化教育的高度融合。
常熟UWC自建校以来,就凭其优异的升学表现深受家长们的关注,它致力于给予学生体验式学习经历,鼓励学生深入探索中国语言和文化,学校以培养世界公民为己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以改良世界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UWC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只收外籍子女的国际学校,也不是那些通过招聘一些外教开设国际课程的双语学校。UWC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所联合国性质的国际学校。
常熟校区并不是只招收中国学生,与其他UWC校区一样,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只不过相对来说中国学生占比多一些。
这种多元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去学习和尊重彼此的差异,而这在国际化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联合国性质的UWC,必然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一步步扩大其影响力的正是有这样的教育理念,UWC的学生分外受顶尖院校的青睐。
国际上的知名人物,约旦努儿王后、英国查尔斯王子、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尔逊、挪威松娅王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等等,这些世界知名校友的身份背景给UWC做了极强的背书。
如果说刚刚讲的这些皇室成员及各国政要奠定了UWC的国际声誉,那学校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则是扩大常熟UWC在国内及国际上影响力的重要人物了。
学校官网公示了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篇幅有限,小编就不赘述。大家可以去学校官网自行了解。
这些大咖级人物组成的顶级团队,令人羡艳。顶级圈层人物意味着可以集结多方的优质资源与人脉,也造就了诸多藤校录取的案例,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布朗、宾大这些顶级藤校都纷纷向常熟UWC学子抛来了橄榄枝。
很显然的是,同等条件下,UWC的学生比其它学校的学生在录取上会更具有优势性,这就是UWC的影响力。
被UWC录取的学生
“现身说法”
在国际家长圈中还有不少关于UWC的传言。
“听说,UWC的孩子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会被单独放在一个池子,被招生官另眼相看。”
“据说,UWC的学生录取美国大学,跟美高是同等待遇。”
……
这些传言是否属实?小编搜罗了一些被UWC录取的学生的问答,看看从中能获得哪些干货。
(以下是小编在官微搜罗到的一些采访片段)
从体制内学校到UWC,经历冲击、痛苦后的蜕变和成长。
作为一个一直在体制内读书的学生,重复的练习刷题、近似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告诉我这不是我想要的学习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UWC。它所倡导的理想主义和自由深深吸引着我,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提交了申请。十二月底,我竟然收到了UWC常熟的录取通知书。我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踏上了前往小岛的路。
入学后,新环境的冲击开始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我曾多次怀疑当初为什么要选择UWC。在体制内,周围同学同我是一样的——每天我们做着同样的作业,上着同样的课,甚至穿着同样的校服。对比之下,UWC的包容让周围的同学和我仿佛来自不同的世界——校园里有五颜六色的发色,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特长也是从普通的唱歌跳舞到不常见的乐器。UWC没有主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在这里寻找自己是谁。
从体制内学校转到UWC后经历的冲击、怀疑、痛苦、历练最终收获了成长,这也更坚定了她未来仍将选择不曾见过的风景,朝着远方无所畏惧地前行。
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FP?
陈同学:新奇,印象深刻,具有挑战
刘同学:独特的,富有挑战,充满机会
窦同学:尝试,改变,交友
何同学:选择,超越,自省
岳同学:初来乍到,融入,自我蜕变
Lee:机会,成长,探索
Mane:情感,挑战,自立
FP这一年收获了哪些成长?
窦同学:
从体制内学校转到UWC后,我一度很迷茫,不断给自己施压。我想追求好的成绩,又想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活动,我发现挑战和压力还是很大的。后来我意识到,不要空想,只要能迈出那一步,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在UWC,我遇到了很多真诚的人,他们让我打开自己,分享心里话,我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开朗。我不再随意评判一个人或给TA贴标签,而是通过深入交流来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陈同学:
刚开始因为性格被动,感到孤独和排斥。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很擅长社交,我就开始尝试自洽,跟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我没有改变我的个性,但是学会了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去融入社区,感受到了归属感和温暖。
我也学会了自己去尝试沟通,主动解决问题。通过一件件小事的积累,一步一步地去尝试,在处理问题上我觉得自己更加成熟了。通过参加中辩社和大量写作,也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刘同学:
我和我的乐队一起参加了很多表演,我更敢于表现自己,更自信了。接触了更加多元的文化,让我变得更包容。
我以前习惯于通过刷题来学习,但是来到这里后,我面临了写paper、做项目的挑战,我感到时间和效率都难以控制。后来我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策略,比如合理安排我的时间和任务,保证我的睡眠质量。这样我就能更好地适应这里的学习模式。
岳同学:
把任务当作机会,享受这个过程,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学会选择,有时也要说“不”。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考虑自己的优先级和能力,不强迫自己接受所有的请求,做所有的事情。
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当你刚来这里时,你会发现一切都与以前非常不同。你会有很多新的机会,也有很多新的选择。不要害怕尝试,只要感兴趣就参与,不要过度焦虑时间管理,因为时间像海绵一样,挤一挤总会有的。
如果你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总会有机会退后一步,尝试其他的事情。
做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要盲目因为别人去改变你自己。
不要害怕犯错,因为每次失败、每次错误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每一个错误都是你成为今天这个人的一部分,而且我们的社区成员彼此都非常支持,所以即使你有时失败或感觉表现不好,周围的人也会支持你。
总会有人告诉你,你很棒,你做得很好!
UWC精神
UWC申请跟海外高中和大学流程是一样的,先要提交线上申请,包括申请材料、文书等,再去学校参与选拔日,有一系列的活动、面试等考察学生的方方面面。
UWC看重的特质,是美国文理学院和精英大学所的微缩版。
首先,成绩还是很重要的。UWC中国联合创始人、校友的王颐老师就曾说过:成绩是录取的底线,讨人喜欢的Character(人格)是上限。
但有了成绩仍然不够。其次,学生必须具备UWC精神特质,如跨文化理解,包容,责任,同理心,挑战自我,以身作则等等。
千万别觉得这是一句空话,UWC只适合一些人,具备这样特质的学生不仅会容易被录取,进入学校后也能更好地适应。
如同上文提到的UWC 两极争议,学校并不适合所有人。这里更适合理解其文化、认可其价值观,有着强大自律能力,有那么点理想主义的人。
所以在申请之前,建议同学们回顾自己的十几年人生,问自己三个灵魂拷问:
我申请为了功利目标,还是真的特别喜欢理念?
我是如何为我的人生目标或雄心付出过匹配的努力?
如果我没有被录取,我会怎么做?
UWC申请流程,需要提交线上申请,来自官网。
来自UWC校友的分享:与其说UWC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毕业后,常有人问我,UWC精神到底是什么?在我身上又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
我想起一位曾经做留学中介的朋友说过,他并不喜欢带UWC学生,因为这些小孩总是精力过剩,没有规矩,想法特别多,还不听话。
但他也承认,UWC学生身上有着已经越来越珍贵的理想主义和朴素的正义感。
在充斥着快餐文化和价值观的今天,好像人一定要占有些什么,才有价值;买到什么,才够荣耀。很多事被当作标尺,划分高低、你我。
我们不能任由别人拿着他们定的尺子量体分类,我们更应该关注自我内在的价值和反馈。
但当我们潜移默化地认可了这些价值观,我们就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因为这些快乐是极为短暂的,要获得又很容易内卷。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