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年级时这个字母代表课程类型D表示学术类课程L表示参与地方发展的学分(Locally Developed Course)O表示任选课程(Open)P表示应用类课程(Applied Course)11、12年级时代表高中毕业后的目标类课程。C代表大专(College)E代表毕业后工作的课程(Workplace)M代表大学或大专类课程(University/College)U代表大学课程(University)O代表任选课程(Open)图中的“D“就代表这是学术类课程
4、最后一位呢?
代表不同的学分或者课程的重点1:普通学分课程,1学分4:浸润式法语课程B:ALP或IB课程E: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F:供女生选的课程M:供男生选的课程通过以上的解读,现在我们可以知道ENG1D1指的就是:9年级,学术类英语课,合格可获1个学分。SBI 3C1的意思就是:11年级,大专方向科学课程,合格可获1个学分原则上申请大学的时候,大学会要求必修课程代码是带U的,或是带M的,如果学生选的是带P的,基本上就是不会被录取了,必修课带U的是出现在11年级,11年级的成绩是非常关键的,大学基本就是看11年级的成绩来预录取的。如果在9年级,10年级的必须课选了带P的,11年级是不能选带U的。比如在9年级选了 ENG 1P1,你就不能在10年级选 ENG 2D1,只能选 ENG 2P1,然后到了11年级,同样也不能选ENG 3U1。一旦选了带P的就只能一路选带P的了。如果有的孩子在九年级选了ENG1P1,到10年级突然勤奋学习想考大学了,那怎么办呢?那就必须做升级,上summer school,暑假课程,通过考试把原来的P课程升级为D课程,只有D课程才能选后来的U课程。每年的10-12月份是申请大学的时间段,也就是12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学就开始准备申请了,这个时候,12年级的成绩还没有出来,所以提交的主要就是11年级的成绩,每个大学通过自己的评估体系录取或是预录取学生,有的是发一个带有附加条件的录取通知书(预录取),等12年级的成绩出来后补交再审核录取。举个例子说明:如果孩子成绩很优秀,11年级全部是A+,报的是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那大学就立即发录取通知,因为好学生大学都想要,他们也不希望这样优秀的孩子到别的大学去了,有的还直接给提供奖学金。 从课程的进阶分类来看:课程D——课程U,这一类是上名牌大学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学术性的人才,目标名牌大学,名牌专业。课程D——课程M/C, 一般大学,大专,普通专业。适用于应用性人才。课程P——课程C/E, 大专,职业院校,实用性人才,目标就业。课程L——高中毕业,基本就业生活。所以,同学们要对自己的将来做一个清晰的规划,这样才不会在选课时迷茫,抑或是半途想改变方向却又受之前选课的影响而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