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教育越来越热门的同时,家长们也在逐渐关注孩子每天在学校里到底学习什么,相较于普通本土高中,国际学校的课程到底区别在哪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国际课程一览表。国际学校的课程一般可分为“国际课程”、“本国课程”、“组合型课程”。
教学方式:以英语为教学语言,采用英美式主要目标:让学生最终进入世界名校一般来说,IB、AP、A-Level是现在最主流的国际课程,还有诸如BC、VCE、QCE等其他课程。其中IB课程即国际文凭组织 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普遍被认为是“ 难度最大、最精英 ”的国际课程,连获得IB的全球认证也被认为是一所国际学校实力的象征 。作为国际上认可程度最高的国际课程体系,IB预估分的高低是决定其能否被顶尖大学录取的要素之一。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即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旨在高中阶段开设具备大学水平的课程。学生在AP考试中的表现会作为高校衡量其是否能够胜任大学学习的依据。
AP课程共22个门类、34个学科, 课程覆盖全面且标准严格,因此AP考试成绩已经成为众多大学录取考虑因素中重要的依据之一。适用于全球计划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读本科的高中生。A-Level 即英国高中课程,是就读英联邦本科的通行证,全球现有160多个国家的11000多所正规大学认可A-Level考试,学生凭证书可直接进入各国大学的大学一年级学习(包括剑桥、牛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BC课程,难度适中。课程突出强化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思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确保毕业生能很快融入西方社会的学习和生活。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主要以加拿大和美国方向为主。VCE(Victoria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的证书教育。颁发给成功完成维多利亚州大学预科课程(高中)学生的毕业证书。作为澳大利亚五星级课程,与A-Level、IB等并称全球四大高中课程体系。QCE(Queensland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即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官方典范国际通行证高中课程,是目前国内拥有西方教育法保证的政府官方办学项目之一, 被世界主流国家所认可,实行小班化教学全英文教学。中国学生就读QCE课程可以拥有正规的澳大利亚昆州官方学籍。
教学方式:此类国际学校有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美式教育,采用英语授课,学生上课实行“走班制”;另一种是欧式教育和东方式教育,采用本国语言授课。主要目标:让学生毕业后能进入本国大学学习本国课程主要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以母语和本国教学大纲为蓝本进行教学,同时,作为兴趣课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历史课程也是他们的教学内容之一。
教学方式:基本采用国际化,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稍偏重于中国语言和历史文化的教学主要目标:让留学生毕业后能进入欧美大学或中国内地大学学习组合型课程采用的是中西方结合的课程。主要存在于当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此类国际学校采用的是按年级或“走班制”的教学形式,教师用英语、中文或双语授课。实际上,国际教育课程体系与理论远比上述课程要广泛得多。下面,小编也为大家罗列了目前国际学校比较通用的一些课程理论。
蒙台梭利教育法
教学对象:从全球来看,部分学校会提供从出生到成年的教育(0-18岁),部分学校更为关注0-6岁幼儿的早期教育。
课程内容: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家长需要考虑的因素:蒙台梭利提出孩子早期教育的敏感期是十分关键的,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偏好的各种敏感期。顺着敏感期的学习特征,能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该教育方法由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特点在于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儿童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应该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让他们独立探索和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主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具备亮丽丰富的教材教具,教具内容要适合孩子智力发展的阶段,所有的硬体设备也都以孩子的高度为标准,因为在儿童之家内,一切事务都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完成。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对象:主要针对幼儿园、小学等儿童早期教育项目。课程内容: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家长需要考虑的因素:每个人体内都有着不同的智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每个个体体内不同种类智能的水平都不一样,以及调用和组合这些智能以处理不同的任务、问题,进而在各个领域取得进展的方式不一样。譬如,有的人在运动方面会强一些,有的人在空间理解方面强一些,有的人逻辑-数理智能强一些,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帮助孩子,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该研究表明,人们确实不同程度地拥有着不同类型的智能,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记忆、展示和理解。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其实有着不同的“脑回路”,进而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信息及任务。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