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简介:
拓展孩子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学校中会包括外籍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第一步。
快乐教育不是放纵,尤其是转入国际学校之后很多功课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做,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
拓展国际化视野
随着留学和出国的大众化,“拓展国际化视野”这个概念被广泛提及,很多课外培训班也打出了这样的招牌,那么拓展国际化视野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国际化视野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经济运行,市场营销。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那么放在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国际化视野指的是孩子对全球各国的文化和习俗的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与自己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情况下,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在公立小学时接触的同学和老师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甚至大部分都是北京人,到了国际学校之后,外籍的同学和老师都会增加,对于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孩子能够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有了国际视野孩子以后去了不同的国家,也能够尽快适应。同时了解和体验多样的生活方式也能够让孩子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有更多自主性。如何能够拓展孩子的国际视野呢?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多多接触和体验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背景文化。
出去走走,并不真的只是单纯的跟着旅游团“走一走”,而是找机会能更当地的不同职业的人们多多交流。这个交流也不仅仅只是问问“Good morning!””how are you?”“how's today?”这样简单的日常问候。
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比如他对现在生活的想法,工作上和生活上有什么担心,觉得目前来说工作遇到的困难等。让孩子去遇见一个更大的世界,让孩子知道其实有很多的生活方式,这样孩子也会对不同的人生有更多的思考。
快乐教育不是放纵
在舆论和媒体大肆宣扬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和机构开始倡导快乐教育,倡导只要孩子开心就行。但快乐教育不是放纵,快乐教育是很重要,但重点还是得落回到教育两个字上。学习的过程要快乐,但是孩子也要有学习的成果,就算学习的成果不尚理想,至少孩子在过程中要有思考,能够形成自己的习惯和计划。没有计划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想法。尤其是进入国际学校后,很多功课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做,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通常,外国老师上课通常会比较散,板书不细致,更多是启发思考。对于某个知识树的系统梳理还需要学生自己有记笔记,课后再复习的能力和习惯,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孩子在公立小学期间,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1、孩子在问问题时一定要有耐心,先问孩子的想法,前期带着孩子一起找答案,后期可以监督孩子自己完成解决问题得过程。2、在孩子低年级时需要家长协助养成做作业、复习预习的习惯,但是到了二三年级,或者更高年级,就应该逐渐放手。3、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例如周末去哪里玩,需要报什么兴趣班等等,培养孩子主见,自主选择的能力。
总结
从公立教育系统和国际学校教育系统有很大的差别,建议家长早规划早了解,同步做好这些准备,孩子转轨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也会有更多帮助。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