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到的分享嘉宾,是江科附中国际部三年制一年级的胡嘉君同学。来看看这位小学霸的“显赫”履历:雅思7分2018英国物理奥林匹克全球银奖2019美国高中物理杯全球62名,华中区域排名第五
2019英国物理挑战赛 全球金奖 全国第六
2019COMC加拿大数学奥赛 金奖(前5%)
文理兼修、标化优异、且有着丰富活动背景的胡同学会带来怎样的分享呢?他又是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在国际项目的学习中成就自我挑战自我的呢?一起来看正文吧!
我的国际部生活
来国际部以前,我最怕的,其实不是太忙,而是太闲。
我初中的时候,读的可以说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学习氛围非常紧张。临近中考的时候,大家都在挑选自己心仪的高中。那个时候,“国际部玩物丧志”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也曾一度让我怀疑自己的选择。
然而,当我真正接触到了国际课程体系,这种顾虑便被打消了。国际部的学习生活,不是忙,而是超级忙,而且,这种忙忙得充实、忙得快活。化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叫“国际部的忙碌,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布置一项几页长的试卷,卷子里预备着题目,随时可以去做。晚上自习的同学们,每每花二十分钟,做一份试卷,——这是刚开学的事,现在每张要涨到四十分钟,——在四人小组的桌子前坐着,仔细地一边做一边互相讨论学习;倘若作业再多一点,便需要做一张知识海报,或者小组展示,做额外作业了。如果到此还有余力,那就能报一场国际奥赛,但这些同学,多是中等生,大抵没有这样的能耐。只有拔尖的,才踱进教室隔壁的engage room(讨论室)里,问题答题,慢慢地上学术活动课。”
国际部的生活,大抵如此。比较特别的是,国际部几乎没有整本的练习,“一份试卷”者,指的是往届的考试真题。多的是海报,知识导图,小组展示和校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然后就是各种ECA(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对于我,这份清单还得加上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去食堂弹钢琴,大课间给全校同学带操,下午清点跑操人数,还有每周主持一周的新闻播报……这些活动,在国内也就偶尔办一下,在国际部却是生活的常态。
在我在国际部学习的这段时间内,其实一直有对这种学习生活的“口诛笔伐”。认为其“目的性太弱”、“劳而无功”,没有针对国际考试与高校招生要求。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己度人”的思想,用国内高校的招生标准来硬套国际知名高校的招生心理。国际高校的招生,对学生创造力和领导力要求很高,反而是被外行人奉为“不二法门”的IELTS(雅思)、TOEFL(托福)、SAT、IGCSE等等标准化考试,在能申请的学生中已经没有区分性,这个时候,原本“不入流”的课外活动,反而成了让学生脱颖而出的有力帮助。此外,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这也能让同学更好的适应。
当然,说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拿到名校的敲门砖。为此,学校专门对有需求的同学开设了雅思重点辅导。我便是在学校的帮助下,通过每周的训练,在相对较早的时间拿下雅思7分的成绩。这为我今后一段时间的学习减轻了一定的压力,也让我充分认识自己的实力,合理规划未来的学习目标。
再来说说我个人方面,我的物理能力优秀,特别擅长电气系的理论与实践,学校的物理课程包含的practical(操作)课程,我便组织建立了科学创新社,以社团活动的形式,研究书本内外的有趣现象,并且带队参加各类数学物理学术活动,斩获一金一银。学校给予了我们的活动很大的支持,为我们开放了设备齐全的物理实验室,甚至派一名物理老师专门指导我们进行活动,以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国际部还是培养新兴趣的好地方。我的语文成绩向来一般,以至于出过“总分前十,语文不及全班平均”的洋相。来到国际部以后,我发现国际部的语文课程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史素养和家国情怀,关注文学、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这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极大兴趣,成绩跃居班上前列。如果当年有人在我班上说我将来会文理兼修,绝对会让人笑掉大牙,但现在,这是不折不扣的现实。
以上只是我在国际部生活的一部分。国际部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看不完的新奇变化,有道不完的有趣故事,有过不够的充实生活,有数不清的机遇挑战。一言以蔽之:在国际部,睁开眼,每天都是新的。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