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去美高后,亲子关系如何维系
家长Lin:可以和孩子一起进步,学英语,了解美国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样以后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就不会说不到一块儿去。孩子离家在外本来就少了许多和父母的共同语言,如果家长不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没办法交流深层次的话题,慢慢孩子们就更不和大人聊这些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需要家长的指导与交流,又不愿意家长干涉太多。我的经验是,你必须时常秀一下自己的实力,比如说不经意间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其实很专业,了解很多他们不知道的问题,是能够切实帮到他们的。而同时你又要让孩子信任说,你只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意见和建议,绝不会完全性的干涉和包办他们的决定。慢慢的他们发现能够从家长身上获取资源和信息,又不会以此而丧失自主权,就会更乐意和家长讨论问题了。Lee:孩子来美高的家长基本都这样,也不是孩子不想联系,适应了美高生活以后真的很忙。家长伊丹:我之前就这样实践了,孩子打壁球,我也把壁球学会了,陪孩子练帆船,我也学会了帆船。
家长Joanne:孩子最近几次English 的essay, 我主动和她讨论了几次,让她脑洞大开,之后和我说学习说得比以前多多了。
家长Koko:务必要保持与孩子沟通的畅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远隔千里,这几乎是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2
美高体育课规划
Lee:美国体育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的高不可攀,孩子好好练一年,基本上就能进JV(Junior Varsity)了,跟职业运动员比不了,但是找到运动队去打比赛不难。家长Lin:练体育要明确目的是什么,如果是锻炼身体,啥项目都行,啥时候都不晚。如果是冲着申请大学,其实高中阶段应该是出成绩的时候,重新开始一个项目有点不是特别推荐。如果是高中才开始学的,建议把它当作锻炼的目的,体现你的热情投入和坚持吧。大部分参加运动坚持多年的孩子,从性格磨练的角度,美国大学都很认可。实际性的建议,仅仅从申请大学的角度上说,我们不谈各种活动对一个人的熏陶与影响的话,实际上推体育和才艺,性价比低于推学业,包括推学校里的学业相关的 学术活动。尤其是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大部分是希望孩子靠这些进一个好大学,而不是把这些成为专业。如果你往高水平练,势必耽误其他事情的时间精力,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高中要考虑怎么平衡和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如果坚持一项体育,坚持进入团体项目吧,能够有机会做主力和领导的话,会成为一项很不错的课外活动,就算做不到主力和领导,大学也会看到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投入的时间,就算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至少孩子在团体中学会了与人交往,收获了友谊,锻炼了体魄与精神,学会了时间管理能力。问题是,你怎么样去平衡不能成为特长的体育爱好与其他可能可以发展为特长的其他活动之间的时间精力关系。
另一方面,在团体项目中,你一个人厉害是没用的,如果你的校队不够厉害,你就出不了成绩,那时候你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努力靠你的成绩和情商成为校队的领导,带着这个队伍敢抢敢拼去创造学校史上最好成绩,用体育活动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为你的大学申请助力。另外,在当领导的过程中,尝试做一次大型募款活动,让它成为你未来essay的亮点。
Ryan妈:是的,别靠体育进大学,那个比靠学习进大学更难。但是帮助身体成长以及和当地孩子一起更快交朋友很有帮助
3
美高辩论面面观
学生Sun:先简单介绍一下。美高的debate分为很多种,包括policy debate(最难,时间最长,2人),public forum(简化版policy,2人),Lincoln douglas(1个人的policy);形式分正反方。还有其他的比如big questions。有些学校只在某一种debate上面提供coaching、所以根据学校要确定他们的debate具体是哪种。美国所有debate tournament都是按照National Speech and Debate Association举行的。除了policy每年只有一个topic,另外两种topic每个月/两月一变。准备debate一定是先保证英语水平,否则不可能做好debate。有一些debate,尤其是policy debate,debaters会有spreading (speed reading,读的很快),所以对听力是个很大的挑战,同时在准备debate的过程中,一般会根据当年的topic在网上做research。很少很有学校的debate coach手把手的教新人,一般debate无论什么形式分为novice新手和varsity校队,校队教新手的比较多。美国的debate的强度和深度跟中国的美辩非常不一样,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但是,这也是我参加高中以来最rewarding的一个经历。
家长Sun:我们6年级开始接触辩论,坚持了三年多,其实当时的思维层次和视野视角都不足以支撑太有质量的辩论,但作为扫盲和铺垫,还是从中受益了很多,再说也是遇到了一个好教练,又加上每年一次全国赛和哈佛·斯坦福国际赛的历练,还有美初学校三年“模联”的锻炼做辅助。这些经历促使孩子8年级在美初学校里创立了“辩论社”,辩论社的创立和运行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领导力。这些都是辩论带给我们的成长。
家长Lin:美国通常是初中做模拟联合国,这里面训练research和public speaking,之后到了高中上辩论,这是一条稳定的道路。美高参加辩论的学生,不算少数,参加者众,但到了高年级之后能坚持的都是不错的。高中就是一个筛选活动的过程,抓住自己的强项深入发展下去,辩论拿到全国名次的话,可以考虑申请耶鲁。
下面是几个夏令营的链接,第一个是比较入门级别的,后面是高级一些的,主要是policy debate:
https://www.capitoldebate.com/
https://gonzagadebate.com/gonzaga-debate-institute/
https://nhsi.northwestern.edu/debate-division/debate-application-information/
http://ddidebate.org/
https://georgetowndebate.org/
https://debate.msu.edu/debate/sdi
https://michigandebate.com/
以上UM和Dartmouth是第一梯队
有点基础的看斯坦福这个:https://snfi.stanford.edu/
哈佛辩论夏令营对应的是刚接触辩论活动的孩子,有公共论坛和政策辩论,哈佛这个可以零基础的参加,如果孩子没有太多学术活动经验可以从这个起步。先看一下孩子过去的学校和未来的学校采用哪一种赛制,然后从这个营里面选项目。
4
美高数学学术活动
家长Yi:AIME真的的很难,但对大多数非天才的娃来讲,目的不是AIME的高分,而是能进入到AIME的比赛。晋级就AIME就是一把打开名校工程专业金钥匙。家长Debra:所以如果未来专业不是工程专业的话参加数学学术活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吗?家长Lin:未来专业如果是理科的参加数学学术活动也很好,RSI这类夏令营明确要求填AIME成绩。未来专业是经济的,数学好是加分,比如Wharton很想要数学好的孩子。未来专业是文科的,数学进AIME体现文理均衡。有条件的话参加一下AMC,到哪步再说,没坏处。家长Yi: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对理工科都有帮助。学术活动数学不同于普通数学,很多内容校内没有涉及到,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长期坚持。喜欢数学学术活动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网站:
https://artofproblemsolving.com/
普林斯顿93年的毕业生,从几本教材做起,现在已成公认的学习数学的最好的平台。
5
定金/学费怎么缴最省
信用卡:2-3%手续费高,美国学校可能会收手续费,很多学校不接受信用卡,信用卡两边都收手续费,所以学校有可能不欢迎。flywire直接汇美元有30美金足额到账费(汇多少钱都是),小额随便汇汇可以,大额汇率高要算算。flywire绑定借记卡和贷记卡的金额是不一样的,贷记卡贵。家长琪妈:中国银行和工行,汇款学费手续费上限410人民币家长尼:网银招行现在只能2万,去年12月施行的,汇丰好像还可以5万。即使网银也要国际线路费。
家长ZW:刚才试了各种汇款方式。六千多刀,易思汇按今天的汇率算下来,手续费差不多150,同样的flywire要贵300左右。信用卡的话,直接加收2.75%,是最贵的。
6
签证办理:资金冻结,儿童面签
家长Hongling:办理签证不是一定要冻结资金,时点证明也可以的。定期的,比方你1年定期,6个月定期,本身就在里面不拿出来,那么我说开三个月的,6个月的,叫时段。活期的也可以开时点,开的证明你有这多存款在银行里,我们叫时点证明。一人存款不足,夫妻两人各开,一起给学校的都可。各银行都有中英文的时点证明模板。家长Susan:我以前办美签的时候,是冻结了,但是我后来签证出来了以后,把存款证明(正本)还给银行,那笔冻结的钱立刻就解冻了,我也是招行办的存款证明,供大家参考。家长夏天:我们签证的时候从来没有要过一次存款证明。家长Hongling:作辅助材料,不见得看。官网要求的一般是必须资料,但网上攻略都有辅助材料的,我们一般都带着了,怕万一重来很麻烦
家长fairy:B签证,14岁以下不用面签;F签证,都得面,满12周岁孩子可以自己面,不到14可以申请家长陪同进去。
家长sarah:我们在广州办签证13岁监护人必须跟着,14岁必须单独进去。
家长liu:这个事我打电话问过大使馆也发过邮件,北京和上海的答复不一样,其实也影响不大,反正家长也是要送孩子去的,家长的证件我们也都带着。
家长宣爸:提醒上海家长陪同注意:家长要另外预约,不然不让进。发邮件给support-china@ustraveldocs.com ,注明预约时间、两人护照号、出生日期,回复确认的邮件要打印带着。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