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UWC成立于2009年, 位于荷兰、比利时和德国三国交界的城市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这座城市是荷兰最南部林堡省的首府。荷兰UWC与其他UWC一样,注重UWC共同的使命,但因为在荷兰,它也有着自己独具的文化与特色。
在这个自由的国度,生活离不开自行车。当你看到骑车的同学,他或许是为了尝一份pinky的华夫冰淇淋,也可能是在赶去服务的路上,亦或是准备去探索中心广场的集市。
学校离城市很近,自行车是大家主要的出行工具,学校与校外的许多非营利组织都有着密切的合作,IBDP两年更是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年校外的服务。
学校的英语A和人文系很不错,除了常规的课程外,还提供电影和世界艺术与文化。学校很小,加上有走读生和中小学生的缘故,资源很多需要共享。
校园四周环河,附近有健身步道和足球场,有三栋宿舍楼,每层有自己的学习室和厨房,布置的都很温馨。
因为位于欧洲,人们的生活都很安闲自在,小城建筑很有风味。学校一年做项目周的机会很多,去其他国家乘火车很方便。整个学校欧洲人偏多,但是因为校区小的缘故,同学互相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
我很喜欢欧洲的艺术氛围,因为我同时选了电影和世界艺术和文化,两门课去画廊和博物馆的机会都很多,比如电影课我就去了在阿姆斯特丹的EyeFilmMuseum和摄影博物馆(Foam)。
在项目周期间我还去了梵高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可以近距离看到很多著名画家的原画真迹。在世界艺术和文化课上,老师让我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感受了贝宁王国的文化和日本的浮世绘,在鉴赏的同时,我们也从多方位了解了国家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对画作的影响。
荷兰校区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在刚开学的欢迎仪式上感染了我,每一个新生初到学校,都要穿过由全校学生用手搭成的一个隧道。
我到的基本上是最后几批,那天大概是晚上十一点,天已经很黑了,气温也很低,当时刚下车,就看到不远处灯火通明,全校的同学都在耐心地等我们,看到我们都相继过来拥抱我们,我的行李箱更是在刚开始就被我的二年级舍友接下,刚刚领好印了UWCMaastricht的外套,就被拉去穿隧道,我那天不知道穿了多久,只记得一个连一个的人,直到我头开始发晕才终于到了最后。
在很多个夜晚,我都和其他人聊着许许多多以前从来不会和别聊到的话题,从我的苏丹室友那我了解了非洲对女性的割礼,和我的台湾朋友探讨着大陆与台湾的相同与不同……在文化周上,我和其他的中国同学一起展示了中国的书画、声乐,我们在课上向其他国家和肤色的人讲述了中国文字的演变,在舞台上用色空鼓演奏并演唱了一首水调歌头,在自组活动中展示并让他们体验了中国的书法与国画。
在这里的生活,每天都能看到在河里慢悠悠游泳的大白鹅,偶尔走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欣赏小城的风光,每周末进城买菜,在晚上做一道家乡的菜。难以忘记的是深夜初来乍到全校特别的欢迎仪式,生日零点被一大群人从床上拉起来淋浴,是在文化周上展示中国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是在一个又一个普通又特别的晚上和有趣的人们聊到天南地北。
很难在短短一篇文章中写完,但是无疑UWC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次离开父母,从自己安排行程,到打理自己的生活,我慢慢成为了一个更加独立自律的我。
心灵上的冲击也是不小的,身处在UWC这个多元化的环境下,内心必定是经过许许多多的矛盾与迷茫的,IB的压力和文化上的差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但是在认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之后,我对自我的认知与定位也更加的清楚了,我更清晰了接下来的自己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心态来适应UWC的生活。
我周围有人后悔选了这个校区,比如不适应这里的食物,也有人比如我很庆幸来到这个校区,这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学校,也许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也许是因为教我的老师,也许是因为我的室友和我碰到的人,虽然它也有不少缺点,但它的优点使我可以包容那些小小的缺点,让我逐渐喜欢上这个可爱的校区,很高兴能在这里度过高中的两年。
United World Colleges(世界联合学院,简称UWC)是当今世界独具一格的全球性教育运动,从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挑选优秀的学生。UWC创建于1962年,旨在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在UWC,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家庭经济背景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通过UWC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服务精神的未来领袖。常熟UWC提供为期两年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及为期一年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预备课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